化療病人的營養化學藥物治療(化療)期間常出現多種毒副反應症狀,如食慾減退、噁心、嘔吐、腹瀉、便秘、體重下降、免疫力低下、頭髮脫落等。如何維持營養狀況爭取繼續治療的機會呢?
飲食原則:高蛋白、高維他命、適量微量營養素的清淡飲食。
充足的蛋白供給,可保證毛髮、黏膜、肌肉等組織在遭受化療後的修復,維持機體的免疫功能。魚、禽、瘦肉、蛋、乳及其豆製品可提供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在一日三餐中可交替食用。如果攝食不足,可在醫師或營養師的指導下適當添加蛋白粉。切忌走入「發物」等忌口的誤區,所謂的發物恰恰多屬高蛋白食物,盲目擴大忌口範圍,無疑雪上加霜。
化療期間要保證維他命的補充,特別是抗氧化營養素,可減少毒副反應,如白血球減少、脫髮、噁心、嘔吐等。維他命A、維他命C、維他命E均具有抗氧化性,維他命C可阻斷亞硝胺在體內合成;維他命E是一種抗脂質氧化劑,對化療引起的損傷有保護作用。胡蘿蔔素是清除「自由基」的有效物質之一,具有較強的抗癌作用。β胡蘿蔔素及硒均有抑制癌基因的表達和提高人體免疫功能的作用。
在飲食均衡的基礎上,可適當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粗糧,以滿足機體對維他命、礦物質等的需要。如β胡蘿蔔素和維他命C主要存在於綠色蔬菜中(芹菜、菜花、鳳梨、韭菜、生菜、洋蔥和番茄等)。含硒食物主要有肉、肝、腎、蘑菇、大蒜、海帶、紫菜、蝦等。
血小板減少病人,可食紅棗、紅小豆粥、水煮花生米、清煮血豆腐等。
噁心嘔吐頻繁時,建議在治療前2h內避免進食,在治療後以少量多餐方式,提供溫和無刺激的食物,避免濃厚的調味品及煎炸、油膩的食品。一日可進食5-6餐流食或半流食,如豆漿、牛奶、優酪乳、雞蛋羹、甲魚湯、鯽魚湯、餛飩、面片湯、粥類等。藥物反應消失後可改為軟食和普通飲食。避免同時攝入冷、熱的食物,易刺激嘔吐。適當增加含鈉、鉀豐富的食物,如香蕉、去脂肉湯。少食產氣食物,如豆類。
厭食的情況下,除注意色、香、味的調配以增進食慾外,應同時鼓勵病人用飯前做適當活動,或食用少許開胃食物,如山楂、酸梅湯、果汁等。
口腔潰瘍會影響進食,應避免食用太熱、酸性強或粗糙生硬、刺激性的食物與飲料,如咖啡、辣椒等,服用B群維他命或可促進潰瘍面的癒合。
便秘與食量過少過精,活動量小,腸菌失衡等因素有關。應多食蔬菜、水果、粗糧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多飲水,增加體力活動,減少臥床時間,並養成規律排便習慣。
化療期間適當的體力活動有很多好處,如幫助維持肌肉力量和骨骼的硬度,改善體力、減少壓力、治療憂鬱、緩解便秘等。如果體力或你的醫生允許,你可以每天散步30分鐘,1週鍛煉5次以上。如果體力較差,也可以從每天鍛煉5~l0分鐘開始,逐步增加運動量,直到達到每天鍛煉30分鐘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