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如果在活動出血期間,首先要禁食。一旦出血停止以後,要根據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不一樣,飲食注意事項不太一樣。
假如是由於肝硬化導致的食道胃底靜脈出血,肝硬化出血的進食,首先,堅硬的食物和堅果是要禁止的,不能食用。因為進入食道或者胃底以後磨擦,可能出血再次發生。
如果是潰瘍導致的出血,一般的出血如果不是傷著動脈的情況下,出血量比較少。飲食相對要放的寬鬆一點,一般的潰瘍性出血,首先,菸酒是不能食用的,辛辣刺激的食物是儘量避免的,如果是便血為主,比如柏油樣便,十二指腸潰瘍出血可能性最大一點。胃潰瘍出血也有黑便,如果短期出血量大,也有可能會出現嘔血、咖啡色表現。一般酸性東西儘量少吃,生的、涼的、能夠刺激血管的也儘量少用。
在出現消化道出血的時候,要根據消化道出血的程度進行判斷。
如果僅是黑便,通過胃鏡檢查而發現有穩定期的潰瘍,一般會口服兩類藥物。一類藥物是促進胃黏膜修復的藥物,如 Teprenone 、 Gefarnate 。另外一類藥物是質子泵抑制劑,如臨床上用得較多的 Omeprazole 、 Rabeprazole 。質子泵抑制劑通過抑制胃酸、降低胃酸濃度,促進已經形成的潰瘍面癒合,配合胃黏膜藥物治療,能夠達到快速癒合的效果。
如果消化道出血的量較多,口服藥物治療可能不能達到效果,這時會要求病人禁水、停止進食,需要通過輸液而起營養支持作用。
在消化道停止進食以後,會使消化道胃腔里的胃酸濃度進一步減低,同時配合靜脈抑制胃酸的藥物,如 Omeprazole ,能夠讓胃腔內的pH值達到更高的狀態,能夠讓胃腔里已經形成的血痂更牢固,加速消化道出血潰瘍面的癒合。
除此以外,消化道出血已經穩定的病人,一定要明確是否合併有幽門桿菌感染。大部分消化性潰瘍的病人引起消化道出血是因為幽門桿菌感染,所以要去除引起消化道出血復發性病因。在根治幽門桿菌以後,可以讓病人不再反覆出現消化出血。
在消化道出血沒有得到有效控制之前,不能夠經口進食、飲水,活動性出血停止才可以逐漸恢復飲食。當病人不再出現嘔血、柏油樣便、腹痛等症狀以及血液常規化驗中血紅素、尿素氮水平均處於比較穩定的情況,可以初步斷定病人活動性出血停止。
此時囑病人先飲用少量溫水,並且觀察是否存在腹痛、腹脹、噁心、嘔吐、嘔血、黑便等症狀,必要時可進行血液常規、血紅素、尿素氮水平監測。如果這些指標均正常,也沒有消化道症狀,可以開始飲用少量米湯逐漸向米粥過渡。飲用米粥後,如果症狀還比較穩定,可以開始進食麵片湯、疙瘩湯、爛麵條等較軟還易吸收的食物,並且逐漸增加蔬菜,而含油類的食物、雞蛋、牛奶、肉食、主食等則在最後添加。在恢復飲食的過程中,建議病人每日增加1-2種食物,而不要在一天內將食物的種類增加過多,以免導致消化道出血的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