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血小板偏高的治療,需在醫師指導下完善相關檢查,明確病因後再採取措施進行治療。
血小板是參與體內正常凝血與止血功能的血球,正常參考值為(100~300)×10⁹/L,其數值異常升高代表體內血栓形成的風險增加。血小板偏高常見於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缺鐵性貧血的恢復期、炎症反應、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急性失血、急性溶血、脾切除術後等疾病。
針對本病的治療,病人需及時去血液科就診,在專業醫師指導下完善血液常規、骨髓穿刺切片檢查等檢查,明確引起血小板升高的病因後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同時可在醫師指導下酌情應用抗血小板藥物。在日常生活中病人應注意多飲水,飲食上低鹽、低脂,多食新鮮蔬菜和水果,戒菸、戒酒,同時要注意密切監測血小板的變化。病人應避免自行用藥或者使用偏方治療,以免加重病情。
血小板偏高的治療要看血小板的計數多少和引起血小板升高的原因。
如果反應性血小板升高,如感染、腫瘤引起,需要針對引起血小板的升高病因進行抗感染治療和腫瘤專科治療。還有一部分反應性血小板增高是由於紅血球體積小,如缺鐵性貧血,會將紅血球劃入血小板的計數,造成血小板假性增高,這種情況要進行血清造血原料,像血清鐵、鐵蛋白檢測,看病人是否為缺鐵性貧血引起小細胞低色素貧血,造成反應性血小板升高,這些血小板升高都是需要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
如果因為原發性血小板升高,主要是JAK2基因突變造成的血小板升高,這類病人在治療上主要為降血小板治療和抗凝治療,降血小板藥物可以用羥基脲,加上抗血小板藥物,像阿斯匹靈,或者阿斯匹靈不能耐受的病人可以用保栓通;血小板升高的病人,同時伴發血栓發生的風險,在血小板升高情況下,除降血小板治療外,還要進行血栓相關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