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間質瘤診斷明確以後如果能夠手術,盡量手術完整切除,達到 R0 切除,即盡量把腫瘤切除乾淨。手術後根據危險度分級,決定需不需要藥物輔助治療。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或者手術以後,即使不需要藥物治療,病患也要追蹤檢查。一般追蹤檢查的項目有血常規、血液生化檢查,另外最重要的是做腹部相關的檢查,例如腹部電腦斷層或腹部超音波檢查。
因為間質瘤如果復發轉移,最常見的是腹腔內或肝臟轉移。因此電腦斷層和超音波的檢查在追蹤過程中容易發現早期的復發轉移,對病患的復發轉移進一步治療有很大幫助,常用的檢查是電腦斷層或腹部超音波。
此外例如正子電腦斷層(PET-CT)或磁振造影也可以作為術後的輔助檢查,但是因為價格問題,最常用的是電腦斷層或超音波檢查。
對於胃腸道間質瘤,通常情況下在術後前 2 年建議病人每 3 個月做一次追蹤檢查。為什麼前 2 年追蹤檢查的頻率要相對頻繁一些,是因為胃腸道間質瘤術後出現復發轉移,最容易出現的時間段就在術後前 2 年,如果術後前 2 年進行規律的追蹤檢查,沒有發現腫瘤復發轉移的徵象,這時後面的 3-5 年內可以每半年進行一次規律的追蹤檢查。如果超過 5 年沒有發現復發轉移,後續可以延長到 1-2 年進行一次規律的追蹤檢查。追蹤檢查的項目包括以下幾方面。
實驗室檢查:評估全身的狀態,特別是對於術後還需要進行 Imatinib 輔助治療的這部分病人,檢查血常規主要是看有沒有貧血,沒有骨髓抑制的白血球下降、血小板下降等。還要追蹤生化,主要看肝功能、腎功能有沒有因為藥物毒副作用出現異常,還要看營養狀態。
顯影劑電腦斷層:對於胃腸道間質瘤病人需要追蹤胸部、腹部、骨盆腔顯影劑電腦斷層。一般情況下腹部、骨盆腔顯影劑電腦斷層每 3 個月要做一次,胸部電腦斷層至少每年要做 1 次。因為胃腸道間質瘤復發轉移最常見的部位主要是肝轉移和腹腔散播轉移,所以無論做的是胃、小腸、直腸、結腸還是十二指腸,在追蹤檢查的時候,電腦斷層追蹤檢查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一定建議要做顯影劑電腦斷層,因為對於腫瘤的敏感性,對於小的病灶,顯影劑電腦斷層的檢查靈敏度要遠遠優於非顯影劑電腦斷層。其次做的胃部手術或腸道部位的手術,胃鏡、腸鏡一般情況下,在術後每年追蹤檢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