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前粗後細的原因可以分為生理現象以及病症表現兩大類型,因為人體在進行排便之前排泄物會在大腸部位進行儲存,儲存時間越長排泄物中的水分會進一步發生脫水的現象,造成前端相對後端糞便出現乾結、增大的情況。
但是大腸占位性病變也會引起此類不良症狀的發生,如大大腸息肉、大腸癌、大腸黏膜纖維瘤等,因為大腸局部發生占位性病變後會導致部分排泄物由於受阻現象,引起糞便出現前粗後細的症狀。
並且此類病人往往會伴隨下腹痛、血便、膿便、排便困難等不良症狀。若病人出現此類不良症狀,建議儘早到醫院接受系列檢查,排除病變的可能性。
大便前粗後細多屬於正常現象,但也不排除直腸癌、直大腸息肉等病變的出現,當出現這些病變時若還伴有其他的不適症狀,應及時就醫檢查治療。
在腸道中前端的大便主要處於直腸窩中,停留時間較長,水分吸收較多,故大便前端可較粗。而後面的大便多處於乙狀結腸及以上的腸道,還未完全成型,排便時通過肛門擠壓即可變為較細的形狀,因此,大便前粗後細可屬於正常情況。
直腸癌、直大腸息肉等疾病多伴有大便性狀的改變,大便也可表現為前粗後細的形狀。其中直腸癌還多伴有血便或黏液膿血便、便秘與腹瀉交替、腹痛、貧血、低熱、進行性消瘦等症狀,而直大腸息肉還可伴有便血、里急後重、黏液便等症狀。
若出現上述不適症狀,應及時前往醫院進行檢查,在醫生指導下及早進行治療,以免病情發生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