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拉出果凍狀透明物,可能是由於腸道蠕動出現一定障礙,或腸道感染、腸道菌群狀態失衡等,引起腸道黏膜分泌黏液功能的增強,但由於腸道吸收障礙,黏液可與大便混合,共同排出體外從而引起大便拉出果凍狀透明物這種情況,常見於以下幾種疾病。
腸躁症:本病病人的腸道應激反應明顯高於普通人群,更容易產生排便腹痛、腹瀉、排便習慣異常等情況,排出的大便中可有果凍狀透明物,同時排便量也相對較少。對於已經出現腸道菌群失衡的病人,可先使用益生菌、益生元等進行調節。而腸道敏感的病人容易被不良飲食誘發,因此應注意避免進食辛辣、油膩、過甜、過咸等刺激性食物。
潰瘍性結腸炎:主要典型表現之一為黏液膿血便,黏液與大便混合時可出現果凍狀透明物,同時可伴有膿血或便血。還可有腹痛、腹脹、噁心、嘔吐等一般消化道的不適症狀。建議及時到醫院進行血液常規、大便常規檢查,若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可在醫生指導下並根據病情採取藥物治療,如服用氨基水楊酸製劑,比如 Mesalazine 、 Sulfasalazine 等,藥效不佳或症狀嚴重時也可選用糖皮質類固醇,如普賴鬆、 Methylprednisolone 或免疫抑制劑等進行治療。
克隆氏症:雖然病人的大便中可出現果凍狀透明物,但基本沒有膿血、便血等情況。若出現黏液膿血便,提示病變可能已經發展到結直腸等部位。建議病人及時就診進行糞便常規檢查,確診後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針對性治療。如藥物治療,選擇氨基水楊酸類、糖皮質類固醇、免疫抑制劑如 Thiopurine 、巰普林,以及甲硝唑、 Ciprofloxacin 等抗菌藥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