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會導致腳踝腫痛,腳踝處較薄弱,尿酸結晶容易沉積,從而導致疼痛,需要及時就醫,避免其他併發症的出現,如關節破壞等。
痛風目前認為與高尿酸血症密切相關,但並不一定是高尿酸血症導致,也與尿酸排泄障礙有關,同時有些遺傳性疾病也會誘發痛風,如Lesch-Nyhan症候群等。同時日常生活中攝入了高普林的食物,如動物內臟、海鮮等會進而引發痛風,可能會導致腳踝腫痛。
同時可在醫生指導下選擇非類固醇類藥物治療,如吲哚美辛搽劑、雙氯芬酸鈉、 Etoricoxib 等消炎止痛治療,若痛風反覆發作,可遵醫囑使用 Allopurinol 、 Febuxostat 、本補麻隆等進行降尿酸治療。
痛風可造成踝關節腫脹、疼痛,但踝關節腫痛人群除痛風外,還需排除其它原因,如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脊柱關節炎等疾病所致踝關節腫痛。
痛風累及部位最常見於足趾第一跖趾關節,通常存在誘因,如寒冷、劇烈運動、大量食用海鮮等情況下可誘發痛風急性發作,出現第一跖趾關節突發紅、腫、熱、痛。於其它部位亦可出現,如踝關節腫痛,此外如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甚至手指小關節及下肢髖關節、踝關節、膝關節等皆可出現痛風。
痛風若累及腳踝,急性期處理與其它部位痛風急性發作類似,主要予消炎止痛治療。首選一線藥物包括非類固醇類抗炎藥,而秋水仙素及糖皮質類固醇亦可考慮應用,但可造成不良反應,因此選用時需在專科醫生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