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結腸癌適合腸內營養治療嗎?

潘文* 醫師#1

結腸癌病人適合腸內營養治療。

因為結腸癌病人的小腸和胃部通常無病變,所以大多病人可以經口進食。病人可根據飲食習慣,在三餐之間進行加餐,比如在上午茶、下午茶及晚上睡覺之前,各喝一次營養素,以維持病人的體重。尤其在手術後或化療期間,病人比較虛弱,更應注意營養的補充。

在大手術之後,分解代謝比較旺盛的時期,病人體重可以很快下降,此時應積極進行腸內營養治療,以提高病人的耐受程度,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化療的毒副作用,以利於疾病的復健及生存期的維持。

大腸癌肝轉移如何確診?會出現哪些不適症狀?

大腸癌末期腸阻塞怎麼辦?建議考慮手術治療

大腸癌自我檢測的方法有哪些?

大腸癌末期症狀有哪些?腹痛、血尿、消瘦

尾椎骨疼痛可能是大腸癌嗎?

陳照* 醫師#2

結腸癌病人首選腸內營養,因為腸內營養有利於維持病人的免疫功能及營養物質的吸收。常用製劑包括腫瘤配方型營養、整蛋白型營養劑、糖尿病型營養素等,可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進行選擇。若病人無法經口進食,可通過鼻胃管或鼻腸管緩慢滴注。

如果病人是完全性腸阻塞,或者無法耐受腸內營養時,需要去醫院通過靜脈輸液,進行腸外營養支持。但如果病人無法進食,僅依靠靜脈輸液,攝入營養物質的數量及種類,可能無法滿足人體所需。

所以,選擇腸內營養或者腸外營養,需要由專業醫生根據病人情況進行選擇。

趙建* 醫師#3

結腸癌主要發生在結腸部位的惡性腫瘤,主要發病原因是病人自身沒有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或者是結腸腺瘤、潰瘍性結腸炎等因素都可以導致病人出現結腸癌。在結腸癌並沒有顯著症狀,在中後期出現排便次數增加、便秘、腹瀉、貧血、消瘦乏力等症狀。最常見的結腸癌治療方法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通過根治性切除手術能夠有效避免結腸癌轉移擴散,保證病人的生命健康。但是結腸癌病人在術後由於無法對營養物質進行吸收,很容易造成醫源性營養不良問題。為此,大多數的結腸癌病人必須要進行腸內營養治療,避免對傷口癒合造成不良影響,提高病人的營養吸收效果,確保病人早日復健。本文通過對結腸癌術後營養治療的必要性進行分析,明確給予結腸癌術後病人腸胃內營養的重要意義。

一、腸內營養治療的意義

結腸癌作為腹部外科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對病人的生理健康造成非常大的損害,尤其是根治性結腸癌治療必須要對結腸進行切除,導致病人術後恢復時間較長、併發症非常多,應該積極加強結腸癌術後護理。根據相關的資料表明為手術期營養支持,能夠顯著改善病人術後病死率以及併發症的發生率。

以前,很多人認為結腸癌手術病人術後出現胃腸道麻痹等症狀,在手術前如果病人的小腸功能正常,則術後小腸的運動和吸收功能也可以快速恢復。如果開展胃腸內營養,很容易造成腹脹、腹瀉、嘔吐等症狀,導致病人治療效果受到影響,還造成生理功能出現失調的問題,嚴重影響病人的恢復。

隨著對腸內營養治療的研究不斷深入,現在人們已經深刻認識到如果缺乏腸內營養,很容易造成病人的腸黏膜以及結腸黏膜出現萎縮的問題,引起微生物異位,造成全身感染髮併發症。開展長期標準全胃腸外營養會造成腸胃明顯損傷,引發腸源性感染等疾病。

通過腸內營養治療能夠在病人的胃腸黏膜處形成一層保護層,避免出現細菌異位引發腸胃炎感染的問題。腸內營養支持還可以顯著提高病人腸道的自身免疫力,通過血流量的快速增加也能夠刺激腸黏膜的快速生長,避免腸源性細菌與毒素發生異位的情況。顯著改善危重病人體內營養物質的補充最大程度,避免受到手術創傷之後出現的高代謝應激反應,確保病人的全身營養狀況得到改善。合理的進行腸內營養支持能夠提高病人攝入熱卡和氮卡的效果。

從目前來看,腸內營養支持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對病人的肝功能進行妥善的保護,同時為病人給予恰當的營養支持,避免對病人的肝臟功能負擔加劇。在腸內營養物質的支持下,可以有效減輕病人的肝臟負擔,也可以確保術後併發症的合理控制,顯著降低對肝臟的影響,腸胃營養支持也可以確保腸胃的黏膜細胞功能快速恢復。

縮短病人的住院時間,幫助病人心態得到改善,讓病人能夠更有效的進行復健治療。

二、腸內營養治療的注意事項

開展腸內營養治療必須要保證科學合理,嚴格按照病人的實際情況進行治療,否則很容易引起病人不適,造成併發症、感染等問題。

在確定腸內營養治療方案時,應該對病人的正常營養需要量進行計算,保證選擇合理的腸內營養設備以及餵養途徑,加強對老人幼兒以及體弱多病病人的細心觀察,判斷腸胃滴注是否通暢,避免因為食物逆流造成異物進入到肺部,引發肺炎。

在腸內營養支持的過程中,要保證病人採取座位、半座位或者床頭抬高30°的方式,防止逆流的情況或者誤吸入,要確保管道通暢在每一次腸內營養支持結束之後應該利用溫開水對管道進行沖洗,保持管道暢通乾淨,還應該對病人的治療情況進行合理的監督,與管理觀察病人口渴脈搏以及血壓等相關症狀。

在護理的過程中還應該對出水量進行全面觀測。在腸內營養支持的同時,要保證低速符合病人的要求,如果滴速過快,很容易造成病人腸胃不是每一次的營養支持都應該有一定的間歇時間,保證腸胃能夠得到正常的休息。

在病人入睡時應該禁止腸內營養支持,否則很容易造成病人身體不適,無法正常休息引發病情惡化等問題。在進行腸內營養治療階段,應該對病人的身體狀況進行及時的監控,能夠儘可能的避免併發症的產生。當餵養管住後很容易受到病人的活動出現脫位的情況,導致營養物質灑落,必須要及時監測,如果病人需要長期營養支持則必須要對餵養館在體外的標誌進行判斷,如果導管位置出現鬆動變異位的情況必須要及時調整。

在進行腸內營養支持時,很有可能導致胃腸反應過度,必須採取小分子要素進行改善,如果注入時間過快,很容易造成病人不耐受的情況,如果病人產生噁心嘔吐,腹瀉等不良反應,則必須立即停止腸內營養支持。應該對腸內營養進行監控,對腸內營養治療的效果進行判斷,在開始腸內營養治療之前,應該對病人的營養狀況進行全面的評定,並按照病人自身的營養情況進行分析,還要定期對病人進行體檢,包括體重、三頭肌的厚度等相關指標參數進行分析與判斷,只有全面測定病人腸內營養支持的效果,才能夠保證病人的病情更加穩定。

總而言之,腸內營養支持對病人的術後恢復情況具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必須要積極加強著結腸癌病人術後腸內營養支持的監控力度,對可能存在的感染風險因素進行合理判斷,採取恰當的防治措施,減少病人出現,術後併發症的機率,增強病人術後恢復的質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