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的自我檢測一般是指通過判斷自身是否出現相關症狀,作為前往醫院進一步檢查、治療的依據。大腸癌包括結腸癌、直腸癌,因此又稱為大腸癌,而直腸癌通常以直腸腺癌最常見。大腸癌起病隱匿,病人可通過以下症狀自我檢測:
排便:包括排便習慣和糞便性狀的改變,是大腸癌最早的症狀,可出現血便或糞便隱血試驗陽性,具體的出血量常與癌腫的大小以及侵犯的深度有關。病人還可出現頑固性便秘、大便變細。右側大腸癌的病人還可出現腹瀉,或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的症狀,無明顯的黏液膿血便。
腹痛:以右側大腸癌多見,呈右腹鈍痛,可向上腹放射。病人還可出現飯後腹痛,主要與胃結腸反射增強有關,併發腸阻塞時,可引起腹痛加劇或陣發性絞痛。
腫塊:大部分大腸癌的病人可出現質地堅硬的結節,常在直腸指診時發現,且指套上可見血性黏液。根據中末期癌腫位置的變化,常在腹部出現腫塊,而右側大腸癌病人常以腹部腫塊,以及貧血、消瘦等全身症狀為主要表現。
全身症狀:右側大腸癌的病人常出現貧血、低熱等症狀,而末期病人可見進行性消瘦、腹腔積水等症狀。左側大腸癌病人以便血、腹瀉、便秘、腸阻塞等症狀為主要表現。
併發症:末期病人可出現腸阻塞、腸出血以及癌腫向腹腔轉移等相關併發症。
當病人出現上述症狀時,應立即前往醫院就診,常見檢查方式包括大腸鏡、X線鋇劑灌腸、CT結腸成像等,其中大腸鏡具有診斷意義。糞便隱血試驗對於大腸癌並沒有特異性,但能夠作為普查和初期診斷的依據。同時,潰瘍性結腸炎等炎症性腸病、結直腸腺瘤、長期吸菸或飲酒,以及慢性腹瀉、慢性便秘、慢性闌尾炎或大腸癌家族史的病人需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