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紅素是肝功能檢查需要重點監測的指標,膽紅素偏高病因分為溶血性黃疸、肝細胞性黃疸、阻塞性黃疸。溶血性黃疸是由於膽紅素來源增多引起,肝細胞性黃疸是由於肝細胞損傷引起,阻塞性黃疸是由於膽紅素去路受阻引起。那麼,當出現膽紅素偏高時怎麼辦呢?
膽紅素是由衰老的紅血球所產生。剛由衰老紅血球生成的膽紅素為非結合膽紅素,非結合膽紅素被肝臟攝取,轉化為結合膽紅素以後,經膽道排入腸道。所以,膽紅素主要有總膽紅素、結合膽紅素、非結合膽紅素三項指標。總膽紅素為結合膽紅素與非結合膽紅素之和,正常範圍為3.4-17.1μmol/L,其中結合膽紅素約占20%,非結合膽紅素約占80%。膽紅素偏高的類型不同,病因不同。
當結合膽紅素偏高低於總膽紅素的20%時,需考慮溶血性黃疸。溶血性黃疸是由於紅血球破壞過多,膽紅素生成增多,超過了肝臟的攝取、處理能力,引起非結合膽紅素偏高,可出現皮膚輕度黃染,一般無搔癢,主要見於海洋性貧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輸入異型血、蠶豆症、蛇咬傷等疾病。溶血性黃疸的總膽紅素偏高水平一般不會超過85.5μmol/L。治療需針對溶血性疾病對因治療。
當結合膽紅素偏高占比總膽紅素的20-50%時,需考慮肝細胞性黃疸。肝細胞性黃疸病變環節位於肝細胞水平,是由於肝細胞嚴重損傷,導致膽紅素偏高,可出現皮膚中度黃染,伴隨皮膚搔癢,主要見於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肝細胞性黃疸的總膽紅素水平一般位於17.1-171μmol/L。治療需針對引起肝細胞損傷等我病因對因治療,同時給予保肝治療。
當結合膽紅素偏高超過總膽紅素的50%時,需考慮阻塞性黃疸。阻塞性黃疸是由於膽道梗阻,非結合膽紅素排出受阻,導致膽紅素入血,引起膽紅素偏高,可出現皮膚重度黃疸,伴皮膚搔癢,主要見於肝內結石、寄生蟲感染、藥物性膽汁淤積、膽總管結石、腫瘤等疾病。阻塞性黃疸的總膽紅素水平一般高於171μmol/L。治療需解除膽道梗阻,如去除膽道結石,切除腫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