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出鮮紅色血不伴疼痛,多考慮為痔瘡或直大腸息肉。另外,直腸腺瘤或直腸癌等疾病也可引起此類表現,但發病率相對較低,也不應放鬆警惕。建議病人就醫進行肛門指診或直大腸鏡等檢查,以免誤診或漏診嚴重疾病,確診後進行規範治療。
痔瘡尤其是內痔,是由肛墊的支持結構、靜脈叢及動靜脈吻合支發生病變,導致肛墊充血、增生肥大、移位而成,間歇性便後出鮮血是內痔的最常見症狀,血液多不與大便混合。一度內痔表現為便時帶血、滴血或手指帶血,便後可自行停止,一度以上的內痔經肛門視診可見到脫出表現。如果僅有肛門出血表現,以保守治療為主,如進行熱水坐浴,增加纖維性食物攝入以保障大便通暢,也可通過注射硬化劑以及膠圈套扎治療。若症狀加重,還需評估手術指征,必要情況下進行手術治療。
直大腸息肉常見表現為腸道出血,可伴腹痛,炎性息肉多由於血吸蟲病或細菌性痢疾等炎症反應刺激腸上皮引起,臨床以治療原發腸道疾病為主;增生性息肉是最常見的非腫瘤性息肉,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療。
直腸腫瘤比如直腸腺瘤有一定的惡變傾向,而直腸癌初期無明顯症狀。病灶破潰出血後,可引起直腸刺激症狀,出現大便性狀以及排便習慣改變,直腸指診常可觸及腫物,需結合內鏡檢查,取切片檢查明確腫物性質,多數需要進行手術治療。若發展為直腸癌,還需進行放療、化療、標靶治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