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懷疑有肝硬化,需做抽血檢查,抽血是主要去排除導致肝硬化的病因,比如肝炎,還有最常見的B型肝炎、C型肝炎或自身免疫性肝病,以及血吸蟲,還可以去查抗體來了解有無誘發肝硬化的疾病相關因素。
還要進行影像學檢查,比如超音波 、CT、磁共振,通過這些檢查,可以發現肝臟形態有無發生變化。因為一旦肝硬化後,肝臟的表面首先會出現不平的表現,甚至嚴重時,整個肝臟體積會縮小或肝硬化後會導致腹水,這時可以在腹腔里發現有液體。
對部分比較初期的肝硬化或肝纖維化的病人,還有一個檢查,稱為肝臟的彈性檢測,這也是可以反應肝硬化程度或肝纖維化程度。
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懷疑有肝硬化,但不論是從病因學或影像學上,都不太能夠確診,但又高度懷疑。這時就需要去做肝穿刺切片檢查,從肝臟裡面取組織出,既可以明確到底有無肝纖維化或肝硬化,也可以去找病因。相對而言,這也是有創檢查,所以如果無創檢查能夠達到目的的情況下,也不太採用。但如果其它方法都無法明確,而明確到底有無肝硬化又非常重要的情況下,可以採用肝穿刺切片檢查。
肝硬化可以通過化驗血的結果和肝臟的影像學檢查這兩個方面進行檢查確診。代償性肝硬化病人可以無任何症狀,自然血化驗結果也基本正常,或者只有輕度肝酶異常,包括丙胺酸轉胺酶、穀草轉胺酶、轉肽酶、鹼性磷酸酶等。所以代償性肝硬化主要通過影像學檢查,包括都卜勒超音波、肝臟的CT以及核磁檢查等。表現為肝臟體積縮小,邊緣不規則、右葉縮小、左葉代償性增大,肝臟邊緣不光滑,呈鋸齒樣或者結節樣改變。肝內可以有肝硬化再生結節。
而非代償性肝硬化病人,伴有門脈高壓、脾臟大等表現。如果非代償性肝硬化病人行胃鏡檢查,可伴有食道胃底靜脈曲張,門脈高壓性胃病。除了影像學,非代償性肝硬化病人,還會出現化驗結果的異常。包括血液常規出現紅血球、血小板、白血球的減少及三系都減少。肝功能可能出現膽紅素的升高、白蛋白降低、膽固醇降低、轉胺酶異常等。凝血功能檢查可以發現病人的凝血時間延長。另外,也可以出現血氨增高等化驗指標的異常。但是如果病人等到發生肝硬化時才去檢查發現、再去治療,效果就不理想。因為肝硬化無法逆轉,通過治療只能延長其生存期,改善生活質量,並不能徹底的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