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病人出現腳腫,主要通過利尿、補充蛋白質快速消腫。肝硬化導致肝臟合成蛋白能力下降時,會出現激素代謝失調,造成水鈉瀦留,或同時合併腹水、門靜脈高壓,此時會出現下肢浮腫。下肢浮腫提示組織中水分過多,通過補充足夠蛋白質,配合利尿藥物,包括靜脈輸入和口服利尿藥物,可促進病人體內過多水分的排出,必要時需補充電解質。
肝病病人需限制過多鹹的食物攝入,即含鈉較多食物的攝入,過多鹽分攝入會增加水腫可能。如果病人有嚴重黃疸、凝血功能障礙,這時腹水、腳腫可能難以消退。病人出現下肢浮腫時還要警惕深靜脈栓塞形成,可能會導致下肢靜脈回流受阻,進而引起腳腫,一般對稱性腳腫是水腫引起,而非對稱性腳腫可能是靜脈栓塞導致。
對於肝硬化的病人出現下肢的水腫,如果是單側下肢的水腫,此時應考慮是否有血管的併發症可能。病人需要查下肢的都卜勒超音波,看一下病人下肢深靜脈內有無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如果有血栓形成的可能,就會引起病人單側的下肢水腫。
對於此類情況,病人需要進一步的進行相關性治療。另外對於雙側下肢的水腫,多考慮病人是由於低蛋白血症引起。對於肝硬化的病人,其肝功能多較差,肝功能較差以後病人合成白蛋白的數量就會減少。這樣就會引起體內低蛋白血症,會相關的引起病人的雙下肢水腫以及腹膜腔的積水、肋膜腔積水的可能。對於此類情況,要積極的改變肝功能,進行積極的保肝治療,必要的時候靜脈輸注血漿以及白蛋白進行支持治療。
一般經過保肝治療以及白蛋白、血漿的支持,積極的抗病毒治療,病人的肝功能都會慢慢恢復。病人肝功能恢復以後,白蛋白在正常值以上,病人雙下肢水腫以及腹膜腔積水的症狀會明顯得到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