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以後,因為人身體的激素發生一些變化,體內的水和鈉鹽都要有一定的瀦留,所以孕婦在孕期會比以前有水腫的情況。隨著子宮逐漸增大以後,子宮壓迫下腔的血管,造成了血液回流受阻,進一步加重了下肢的水腫。一般以遠端比如腳、踝部、小腿比較明顯,多半也是凹陷性水腫,用手壓迫這些部位,鬆手後不會很快的回覆,叫壓迫性凹陷性水腫。
在孕期的時候,平時要多注意休息,勞逸結合,不要老坐著,坐著會壓迫下肢,引起血液循環不好。坐了一段時間就儘量站起來走動一下,鍛煉肌肉,肌肉的收縮會加速血液的回流,減輕水腫。在平時睡覺的時候也採取一定的姿勢,也可以減輕下肢水腫。儘量不要平臥,平臥會壓迫血管,側臥會好得多,左側臥、右側臥都是可以的,在兩腿之間也可以加一個小墊子,將腿稍微抬高一點,也可以緩解下肢水腫的情況。
孕婦在懷孕的過程中,尤其是懷孕中末期出現腳腫、下肢腫脹,絕大多數正常,可以適當增加臥床休息時間。在臥床的時候,尤其晚上睡覺時,可用枕頭將足部墊高,可以更好地促進下肢靜脈回流、淋巴回流,很大程度上可以減輕下肢水腫,女性在妊娠的中末期比較容易出現下肢水腫,絕大多數是子宮、胎兒增大以及羊水增多對下肢靜脈淋巴回流造成了一定的阻力,出現相應的水腫。
除此之外,在懷孕的過程中因體內激素水平分泌升高,導致鈉水瀦留,也容易導致水腫發生,但必須要注意極個別的情況下是病理性水腫,比如當心臟、腎功能出現了問題,都容易出現下肢腫脹,還有一些女性因為罹患了子癇前期,尤其是中到重度的子癇前期,伴隨著血壓升高,常常會出現全身水腫,胸腔積水、腹腔積水、嚴重的低蛋白血症導致全身的水腫,一定要積極地查找原因,才能夠給予更恰當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