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除膽囊之後腹瀉比較常見,因為膽囊正常功能是濃縮膽汁、儲藏膽汁,在膽囊收縮刺激下需要膽汁分泌時,會從膽囊把濃縮膽汁排到腸道內。但膽囊切除之後,膽汁會源源不斷地沿著膽管引流到腸道,引起腸道菌叢變化。腸道菌叢變化之後,濃縮的膽汁抑菌作用或者消化作用比較好,但在2-4週之內,特別是切除膽囊比較短的時間之內,尚未完全代償,會出現油膩飲食後腹瀉。
大多數年輕人適應時間很短,一般2-4週排便次數會減少到正常,也有一小部分人,特別是老年人適應時間較長,會長期出現輕度腹瀉,但對大部分病患沒有危害。腸道菌叢慢慢調整,或者口服比菲德氏菌,慢慢會恢復到正常排便習慣。
膽囊切除之後常見併發症是出現腹瀉現象,可能部分病患持續一段時間就適應了,通常不會一直拉肚子。
膽囊是儲存膽汁的器官,當肝臟分泌膽汁之後,首先在膽囊內儲存、濃縮,在攝食的時候膽囊收縮,導致膽汁排到腸腔,有助於消化食物,尤其是油脂類的食物。如果出現了反覆發作的膽囊炎、膽結石或者膽囊的腫瘤性病變,需要將膽囊切除,切除膽囊之後膽汁失去了儲存的器官和濃縮的器官,膽汁會持續排到腸腔,會刺激腸黏膜,導致排便次數增多,部分人會有腹瀉的表現。這種現象會持續一年至一年半左右,腸道適應了膽汁持續分泌的環境之後,腹瀉會有所改善,也有一部分人膽囊切除之後沒有腹瀉的表現,主要與個體差異有一定的關係。如果出現了膽汁反覆刺激腸道腹瀉的現象,可以口服改善消化的藥物或者腸道黏膜保護劑、調節腸道菌叢的藥物減輕腹瀉的症狀,一般經過治療一段時間之後,腹瀉會明顯緩解。
出現腹瀉症狀的病患一定要注意控制飲食,可以少量多餐,一定不能攝取過於油膩的油炸、燒烤食物,這樣可以緩解消化道的負擔,從而改善腹瀉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