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脫垂可以跑步,但是病患需要注意跑步時的劇烈程度、頻率等,以免脫垂程度加重,而且每次跑步的時間不可過久。
子宮脫垂的發生是因為女性骨盆底支持能力下降,發生骨盆底功能障礙,當進行跑步等運動後,子宮骨盆底肌肉變得疲勞,支撐功能下降,可能會加重脫垂。因此,建議跑步時注意運動程度,比如運動時間不超過半小時,以慢跑為宜。脫垂嚴重者則不建議跑步,可進行散步等緩和類型的運動方式。
發生子宮脫垂後應及時就醫,了解脫垂原因,無論是進行任何運動方式,需注意不可超出骨盆底支撐肌肉的耐受力。盡量不要做增加腹壓的動作,如長時間的站立、下蹲以及憋氣,這些增加腹壓的動作會使骨盆底的肌肉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從而導致骨盆底肌鬆弛,加重子宮脫垂的症狀。具體的治療方式應謹遵醫師指導,同時注重骨盆底復健,減輕脫垂程度,改善生活品質。
子宮脫垂的原因主要是骨盆底肌肉的鬆弛,骨盆底肌肉的張力不夠,支撐不住子宮的重量,所以子宮就會脫垂。任何能夠造成骨盆底組織損傷的都會引起子宮脫垂。在跑步過程當中,會引起腹壓增高,加上跑步以後的重力作用,可能會是子宮脫垂的誘因。如果已經有子宮脫垂,建議不要進行劇烈的活動,一般輕微的活動是不受影響的。
如果非要跑步,一般情況下輕度子宮脫垂是可以嘗試的。輕度的子宮脫垂,病患的子宮超出正常子宮的上下兩公分活動範圍,如果子宮韌帶的影響、肌肉的損傷,導致子宮脫垂,輕度的是沒有超過女性坐骨棘的水平,在這個幅度範圍之內活動的子宮就叫輕度子宮脫垂。
多數女性,尤其是產後的女性,不管是自然產、剖腹生產,多數女性都會有輕度子宮脫垂。但是很多女性沒有太明顯的感覺,甚至連打噴嚏、咳嗽漏尿的症狀也沒有,所以,輕度的子宮脫垂可以跑步。
跑步時一定要注意正確跑步姿勢,有的人跑步之後,會非常累,甚至腹壓會增加。跑步的過程中,要採用正確的跑步姿勢。跑步有利於骨盆底肌復健,跑步姿勢可以找專業人士進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