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女性可通過盆底肌訓練恢復子宮脫垂,首先需要找到盆底肌。方法有兩種,第一是憋尿法,在小便過程中嘗試夾閉尿流,感受到收緊的肌肉即為盆底肌。第二是指檢法,將一根手指放置於陰道內,收緊陰道及肛門,可感到手指被周圍肌肉縮緊,其為盆底肌。訓練前應排空膀胱,避免憋尿,感覺全身放鬆狀態時,收緊陰道和肛門肌肉,堅持3-5秒鐘後再放鬆,如此反覆,每次鍛煉15分鐘,一天1-2次,此類凱格爾訓練能夠有效緩解子宮脫垂。
正常人的子宮位置會稍微前傾和前屈,子宮頸位於陰道口以內4公分以上的水平。若子宮從正常位置沿陰道下降,甚至脫出陰道口外,則會出現子宮脫垂。盆底肌指封閉骨盆底的肌肉群,其類似於一張吊網,尿道、膀胱、陰道、子宮、直腸等臟器被其牢牢懸吊,從而維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功能,一旦其彈性變差,拉力不足,則會出現網內器官無法維持在正常位置,從而出現相應功能障礙,如大小便失禁、骨盆腔臟器脫垂等。
在進行自然產或者是剖腹產的分娩之後,通常會要求產後42天左右到醫院來進行常規的產後複查,需要查看切口的癒合狀況、陰道及子宮頸、子宮的恢復狀況,同時也會需要對雙側的乳房進行查體。
這個時候有一部分女性可能就會發現自己伴有一些輕重程度不等的子宮脫垂,或者是陰道前後壁的膨出或者是膀胱的膨出,甚至有一部分也有可能會伴有直腸的膨出。其實這一系列疾病都屬於盆底功能障礙性的疾病。
如果是涉及到分娩了之後出現的這種狀況,可能與本身妊娠的時候增大的子宮、胎兒、羊水對於盆底的壓迫作用,以及在經過陰道生產的過程中,胎兒在逐漸娩出的時候對於盆底的肌肉損傷作用疊加。
因此產後的這些病人可以利用很短的一段時間之內,比如在自然產或者剖腹產之後,大約6週,幾乎已經沒有陰道出血,子宮內膜基本已經恢復的比較好的時候,就可以開始進行一些盆底的肌肉鍛煉。
可以開始在專業的一些器械的刺激之下,通過凱格爾運動來進行盆底肌肉收縮力量的加強,有一部分女性盆底的肌肉力量能夠得到一定的恢復。在這種盆底的肌肉力量得到一定恢復的時候,子宮脫垂也能夠有一定的緩解。
但是如果子宮脫垂特別嚴重,有可能與一些先天盆底肌肉障礙有一定的相關性。特別嚴重的時候,可能還會採取一些保守性的治療方法,比如放子宮托等。如果更加嚴重,還可以選擇經過腹腔鏡的子宮懸吊手術來進行子宮的復位。
當子宮復位了之後,無論是陰道壁,還是膀胱、直腸膨出,都能夠取得一定的療效。由此可見,其實有一些人可能會採取一些保守的治療方法,而有一些人迫不得已需要採取手術的方法來進行改善。
因此針對每個人不同的狀況、疾病的不同嚴重程度,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當子宮從正常的位置沿陰道下降,子宮頸外口達到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宮完全脫出於陰道口外就稱為子宮脫垂,子宮脫垂常常伴有陰道前壁和後壁的脫垂。子宮脫垂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分娩損傷,在分娩過程中,特別是陰道手術助產,也就是產前或者第二產程延長的病人,那麼盆底肌、筋膜和韌帶都會過度伸展、張力降低,甚至出現撕裂。如果在產後沒有很好的恢復,就會出現盆底器官的脫垂,尤其是在產後過早的參加勞動,那麼造成盆底器官脫垂的機會就會更大。
已經形成的子宮脫垂有不同的治療方法,因人而異。首先就是支持療法,病人加強營養,適當的休息和工作,避免重體力勞動,尤其是增加腹壓的運動,要保持大便通暢,同時積極的治療慢性咳嗽。另外,非手術療法還可以採取一些中藥的治療,或者採取子宮脫來進行暫時治療。如果效果都不好,還可以採取手術治療。手術治療要根據女性子宮脫垂以及膀胱膨出等不同程度,有不同的手術方式,由醫生來幫助設計手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