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吃柿子有什麼禁忌嗎?特定人群少吃為妙

王澤* 醫師#1

柿子不要在空腹吃,在飯後1小時以後吃比較合適。因為在空腹的情況下,柿子會在胃酸的作用下形成大小不等的塊狀物,難消化,如果較大,會瀦留在胃裡,時間過長引起梗阻和炎症改變,臨床見腹部疼痛,噁心,嘔吐,甚至嘔血。如果合理食用,就會發揮柿子營養作用。柿子富含豐富的維他命、鈣等營養物質,還有很好的潤腸作用,能促進腸道的蠕動,促進排便,緩解便秘,補充維他命,提供能量。也因為柿子含糖量很高,糖尿的病人不易食用。同時柿子不能同螃蟹,一起食用。吃完柿子也不能馬上喝牛奶、吃雞蛋,因為會導致蛋白質變性凝固,而導致消化不良,營養流失。

吃了沒熟的馬鈴薯會怎麼樣?

菠菜和豆腐可以一起吃嗎?可以,一般不會引起結石

吃菠菜引起的黑便一般幾天消失?

長期吃冷飯冷菜會怎樣?可能會出現腸胃道症狀

什麼人不能吃馬鈴薯?有胃病和孕婦不建議食用馬鈴薯

鄭逸* 醫師#2

柿子中的鞣酸、果膠等成分,容易與胃中的消化液胃酸結合形成柿石,空腹胃酸更易與鞣酸完全接觸,更易形成柿石,所以不建議空腹食用柿子。

柿子皮中鞣酸含量更高,柿子成熟期間會逐漸脫澀,最後才脫到柿子皮,所以柿子皮口味艱澀難食,且更易形成柿石,不建議食用柿子皮。

柿子在脫澀期間鞣酸含量逐漸降低,如果柿子沒有成熟,果肉中鞣酸含量很高,不僅口感比較澀,還容易發生柿石,不建議在沒有成熟之前食用柿子。

柿子中的鞣酸與蛋白質結合,影響蛋白質的消化吸收,降低蛋白質營養價值,因此柿子不與高蛋白食物同食,如螃蟹、魚蝦、雞蛋、牛奶、肉類、豆製品等。

因為柿子含糖量比較高,且多是容易被人體所吸收的蔗糖、果糖、葡萄糖,食入柿子後,血糖容易升高,所以糖尿病病人需要慎食。

中醫理論中,酒是濕熱性質的食物,柿子具有收斂功效,如果一同大量食用,容易將酒的濕熱留存在體內,長久以往可以影響人體健康。

此外,消化系統障礙者、缺鐵性貧血者,也不宜長期大量食用柿子,柿子在胃中形成柿石後,可以造成消化道症狀,引起腹痛等不適;還可影響人體對鐵的吸收,可能加重缺鐵性貧血症狀。

戴永* 醫師#3

自古以來柿子都有「大寒」的說法,本來好端端的柿子,不讓孕婦吃,不讓孩子吃,不讓老人吃,說是性寒,吃了會拉肚子,甚至還會滑胎,吃了小孩壞了脾胃,吃了老人腹瀉又腹痛,當然,在老祖宗的說法裡,柿子確是性寒,味澀的食物,能下大火,清肺熱,如果真的是體質虛寒,常拉肚子的朋友不說不能吃吧,但還是不建議吃太多,1天最好就吃1個,如果沒有什麼寒症的朋友也推薦一天不超過2個。

對於孕產婦來說,也並非不能吃柿子,並沒有滑胎那麼誇張,只是也不推薦吃太多,特別腸胃不好的孕媽媽吃多了萬一受到較大黏膜刺激,引起子宮收縮,這可能會增加早產的機率。

例如《本草經疏》裡也提到:肺經無火,因客風寒作嗽者忌之;冷痢滑泄,腸胃虛脫者忌之;脾家素有寒積及感寒腹痛、感寒嘔吐者皆不得服。白話來說就是,如果說並非是熱燥引起的咳嗽,而是感染了風寒而咳嗽的人最好別吃;如果是腸胃虛寒,經常拉肚子的人最好別吃;如果是脾胃虛弱,脾虛經常容易腹痛腹瀉嘔吐的人更不能吃。《隨息居飲食譜》中也說:凡中氣虛寒,痰濕內盛,外感風寒,胸腹痞悶,產後、病後、瀉痢、痧痘後皆忌之。白話說就是中氣虛寒,痰濕比較嚴重,感了風寒,覺得胸悶氣虛、腹脹氣、產後病後,拉肚子,出痧長痘的人群不適合吃。

另外有一種說法是:吃了高蛋白質的食物(比如吃豆腐、喝牛奶後)不能吃柿子,或是柿子不能和螃蟹一起吃。的確是對於一些腸胃有嚴疾,或者本來就有點結石、梗阻的朋友還是不要這樣吃為宜。柿子中有大量鞣酸、果膠,會和蛋白質,胃中的胃酸,胃部脫落的黏液。食物殘渣等成分共同生成難容成分,易稱為結石,被稱為「柿石」,秋季柿子成熟季節發生率最高,是因為一次性吃過多柿子引起的,所以還是不可忽略,不建議一次吃太多柿子,注意控制攝入量。另外也要注意少和含有機酸多的水果一起吃,同樣是因為可能形成了柿石。

柿子不能和螃蟹一起吃的說法是因為兩者都是「大寒」食物,但實際上也是個相對說法吧,我們還是信一些傳統醫學的東西,但並不是完全不能吃,比如少吃點螃蟹,少吃點柿子,其實並沒有什麼大礙,如果那麼害怕的話,吃了之後,可以喝一碗薑湯,姜是辛熱之物,薑湯有驅寒暖身的效果,則能中和一下,即便是腸胃虛寒的朋友也不一定會有不適感。

柿子的含糖量較高,100克含約18.5克碳水化合物,吃多了可能會攝入較多糖分,對於高血糖人群來說不利,所以吃柿子一定是適量,不能大吃特吃,從哪方便來說都不利。柿子的營養價值還是不錯的,含高鉀,鎂元素含量也十分豐富,柿子富含維他命C,100克柿子含30毫克維他命C,富含維他命B群,適當吃一點也是不錯的選擇,柿子甜美多汁,在秋季有助改善燥咳,如果十分在意柿子性寒的朋友可以選擇吃柿餅,柿餅屬平性,對於腸胃虛寒的人群來說也是完全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