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後出現頭痛時,首先要分析病因,然後進行對症治療,有可能是腦中風後引起的高顱內壓導致頭痛,以降顱內壓治療為主,常用的藥物有甘露醇、 Glycerol Fructose 和呋塞米。
也可能是高血壓所引起血壓監測可以明確診斷,主要是調控血壓使血壓穩定。一般應用長效的藥物,常用的有 Aranidipine 和厄貝沙坦。病人發生中風後,可能會搖曳突然的出現肢體、感覺運動功能障礙或者語言功能障礙,使病人心情過度緊張、壓力過大,也可以出現頭痛。
首先要進行心理疏導治療,囑咐病人放鬆心情,減輕壓力,必要時可以應用小劑量的鎮靜催眠藥物。
中風頭痛根據病因不同治療也不同,急性期頭痛,因為腦梗塞面積較大或出血量較多,導致顱內壓升高而引起,可以給予脫水、降顱內壓的藥物治療,顱內壓降低後頭痛會緩解。
腦梗塞或出血可累及腦膜或自主神經等組織,從而會導致頭痛,這種情況可以給予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物對症治療。
有些腦出血病人會出現發熱症狀,合併肺部感染的病人也會發熱,發熱會導致頭痛或全身酸疼,需要應用退熱藥及控制感染緩解頭痛。
有些病人在中風後壓力大、情緒低落,會出現憂鬱、焦慮的症狀,或者病人出現睡眠障礙,也可以出現頭痛。此時需要針對憂鬱、焦慮或者睡眠障礙進行治療,頭痛也會隨之好轉。
有些中風病人頭痛的原因是血壓較高,此時需要適當調整血壓。
中風病人有時會合併心肌缺氧,一些擴血管的藥物,比如單硝酸異山梨酯等,也會引起頭痛。有些病人對改善循環的藥物比較敏感,也可能會導致頭痛,這種情況需要調整藥物來緩解頭痛。
腦室出血或者蜘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病人,會出現腦積水,這種情況也會出現頭痛,需要處理腦積水來緩解頭痛。
根據頭痛嚴重狀況進行頭部CT複查或磁共振、腦血管都卜勒超音波,因為中風包括腦出血,出血性腦中風如果是小面積出血,近期出現腦出血機率仍然較大。如果第一次出現大量出血需要完善出血後檢查,例如磁共振、腦血管成像明確有無動脈瘤,需要對頭痛進行臨床全方位篩檢,選擇藥物保守治療還是手術治療。手術後相關藥物治療較為重要,例如大面積腦出血、中等量出血,手術護理和藥物完美配合需要在正規醫院進行。
中風配合相關復健治療,頭痛需要明確血壓關係,是否出現新症狀,針灸推拿、穴位注射等傳統復健治療對於中風後疼痛改善效果理想。
預防,需要勞逸結合、作息規律、注意休息、晚上少熬夜、避免勞累,避免中風後頭痛復發,尤其是避免直接沖空調方向吹冷風、吹風扇。古代稱為外風引動內風,外部氣候變化因素或外部氣流擾動都可以作為中風誘發因素,日常生活需要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