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萎縮的原因有生理結構因素、不良生活習慣、牙齒位置異常、不良修復體、創傷、牙周炎等。
生理結構因素:頰、唇系帶附著位置過於靠近牙齦邊緣,或者頰、唇肌肉的牽拉作用,可使牙齦發生剝離,從而引發萎縮。
不良生活習慣:如使用刷毛過硬的牙刷、潔牙劑的顆粒太粗、大幅度橫刷法等不正確的刷牙方法,以及習慣性地用指甲、牙籤等器物自傷牙齦等,可能會引發牙齦萎縮。
牙齒位置異常:牙齒位置偏向頰或舌側時,該側的牙槽骨板會薄弱或缺如,那麼表面的牙齦就會因食物摩擦等因素引發萎縮。
不良修復體:即質量不好或不適合自身口腔環境的修復體,可能會對牙齦產生壓迫,從而引發牙齦萎縮。
創傷:如口腔局部創傷或咬合創傷等,此外,若在矯正牙齒治療過程中,將牙齒推至牙槽突以外時,也可引發牙齦萎縮。
牙周炎:牙周炎可對牙周組織造成破壞,形成牙周袋,上皮附著位置逐漸遷移至根方,從而導致牙齦萎縮。
牙齦萎縮有兩大類原因:(生理性萎縮和病理性萎縮)。
生理性萎縮屬於正常萎縮,隨著年齡的增長,牙齦有可能出現退縮,老人中比較多見,但引起的牙齒敏感較輕微。
病理性萎縮主要由於牙齦受到外界或者自身因素的影響發生病變,從而出現萎縮。比如:菌斑、牙石、創傷性咬合(如夜間磨牙)等,還有全身因素可以降低或改變牙周組織對外來刺激的抵抗力,使之易患病,從而出現牙齦萎縮。
第一種情況屬於正常,第二種情況屬於異常,需要及時就醫,明確導致牙齦萎縮的原因,針對性治療。要明白,如果已經出現牙齦萎縮,目前是沒有辦法恢復原樣的。不過要是能夠及時治療,可以防止進一步萎縮,甚至可能有所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