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早排出胎便、母乳餵養、保證充足的養分和水分供應,都是預防黃疸的有效策略。
新生兒黃疸根據多種多樣的病因可分為不同類型,其中部分類型的新生兒黃疸是可以通過採取相應措施來預防或降低影響的,例如新生兒溶血性黃疸。人類常見的血型系統包括ABO血型和Rh血型。O型血母親和Rh陰性的母親生寶寶時更容易發生新生兒溶血性黃疸。對於特殊血型的母親,生寶寶前需要提前與醫生溝通自己的血型和病史,特別是生育史。雖然不能100%避免生下溶血性黃疸的寶寶,但可以提前採取好應對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溶血性黃疸對寶寶帶來的影響。
寶寶出生前如果有某些高危因素,如宮內窘迫、感染、胎便排泄延遲等,也會增加出生後患病理性黃疸的風險。從這一角度也可進行預防,儘量降低產婦的危產因素,從而減小寶寶發生黃疸的可能。
新生兒黃疸是因膽紅素在體內積聚引起的皮膚或其他器官黃染,是新生兒期最常見的臨床問題,超過80%的正常新生兒在生後初期可出現皮膚黃染。生理性黃疸是一種特殊的生理狀態,沒有特殊的預防方法,可以預防的是病理性黃疸的一部分。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初期病因很多,應及時就診明確病因。如母乳餵養不足引起的黃疸。在這種情況下,主要的預防措施是由嬰兒的母親給予嬰兒足夠的餵養,這樣可以防止黃疸的發生或者防止血液膽紅素水平的升高過快。
比如新生兒溶血性黃疸,首先在分娩前檢查父母血型,評估孩子血型。如ABO血型不合或RH血型不合可能發生溶血,則在分娩前降低抗體滴度。
對其他黃疸,應查明病因,並根據病因進行必要的預防。例如,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的兒童應禁止使用一些藥物,包括退熱藥阿斯匹靈、抗生素、磺胺類藥物、金銀花等,防止由於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而導致新生兒溶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