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口灼痛可能是由尿路感染、泌尿系統結石、攝護腺炎等疾病引起。
尿路感染如膀胱炎、尿道炎等,炎症刺激膀胱和尿道黏膜,會引起尿道口灼痛,還會出現頻尿、急尿、尿痛等症狀。尿路感染一般以細菌感染為主,常見的致病菌為大腸埃希菌,可遵醫囑使用 Cefaclor 、左氧氟沙星等抗菌藥物進行治療,還應多喝水、多排尿。
泌尿系統結石阻塞尿道口,或比較尖銳的結石劃傷尿道口黏膜,會引起尿道口灼痛,病人還會出現腹痛、頻尿、急尿、排尿困難,甚至血尿等症狀。病人應大量喝水,以生成大量尿液,幫助結石在尿液沖刷下排出體外。如果結石較大,難以通過保守治療順利排出,可使用體外超音波碎石等方法進行治療。
攝護腺炎多是細菌感染引起,炎症可蔓延至尿道,引發尿道炎,炎症刺激會引起尿道口灼痛,病人還可能會出現小便淋漓不盡、尿道膿性分泌物等症狀。可以遵醫囑使用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等抗生素進行治療,若是形成攝護腺膿腫,還需要進行手術切開引流。
尿道口出現灼熱感為典型的尿道炎臨床表現,一般女性尿道炎比男性高發。尿道炎的常見感染原因為尿道口周邊細菌,如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變形桿菌侵入尿道,導致尿道黏膜出現充血、水腫、腫脹,易導致尿道在尿液排出時出現灼熱感。且尿道由於與膀胱緊密相連,其易竄至膀胱部位,導致膀胱黏膜同樣出現充血、腫脹。
同時膀胱有較多容量感受器,膀胱上方容量感受器分布較少,膀胱底部分布較多的容量感受器。出現炎症時,感受器被破壞,因此持續出現尿意。且含細菌的尿液在經過已紅腫、腫脹的尿道時,會產生尿道口的灼熱感。進行尿液常規檢測,往往會發現存在大量白血球,下一步建議使用喹諾酮類抗生素予以有效治療。
尿道口有灼痛感強烈提示已經有初期的輕度尿道炎問題,除尿道口有灼痛感,很多人在尿道感染的情況下,還會有頻尿、急尿,排尿時尿道有疼痛感、刺痛感等。如果去驗尿,甚至還會在尿液中發現異常增多的紅血球和白血球等一系列問題。
對於這種尿道口有灼痛感的病人,每天的飲水量應該保持在2000-3000毫升,通過多喝水、多排尿來沖刷尿道,保持尿道清潔的狀態,同時還能有效抑制尿道內病原菌、細菌的繁殖速度。如果喝水能夠控制輕度感染,一定要堅持養成此種習慣。
對於一些人,單純增加飲水量並不能夠完全有效地緩解感染性排尿症狀,這時建議可以進一步口服抗生素,比如頭孢、喹諾酮以及磷黴素等。這些抗生素在臨床上使用比較多,腎功能相對影響較小,而且對細菌的殺滅作用應該比較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