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病人的恢復時間與其病因、處理方法有關,不可一概而論。
急性糜爛性出血性胃炎,病情相對較輕,其引起的出血大約3-5天可以達到完全癒合。胃潰瘍導致的胃出血,屬於常見的消化科疾病,若及時正規治療,創面可以快速癒合。若不進行治療,創面癒合較慢,甚至需要2-3個月才可恢復。食道胃底靜脈曲張、胃癌、胃基質瘤引起的胃出血,恢復時間與病因有關,若不解除病因,通常難以恢復,甚至可威脅病人的生命安全。
多數胃出血病人可以採取保守治療,但嚴重的胃出血可能導致出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需要立即到醫院的消化內科就診治療,不可拖延。
輕微胃出血的病人經過禁食、補液,以及以 Omeprazole 為代表的質子泵抑制劑治療後,3-5天內出血停止、大便轉黃。
上消化道出血俗稱胃出血,屬於消化科的急危重症,常見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包括急性糜爛出血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病、食道-賁門黏膜撕裂症候群、食道-胃底靜脈曲張、食道或胃的腫瘤等,病人臨床上可出現嘔血、黑便、排暗紅色甚至鮮紅色血便等症狀,出血量較大時亦可伴有頭暈、心慌、出汗、乏力等失血及貧血的症狀。伴有輕微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臨床僅表現為嘔吐少量的咖啡色胃內容物或排有數次黑便,通常不會伴有明顯的上述貧血及失血症狀,常由急性糜爛出血性胃炎以及消化性潰瘍病導致。
輕微出血量病人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胃黏膜保護劑、質子泵抑制劑等藥物治療,病情控制穩定後可適當攝入具有養胃、益胃作用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