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後腫了個大包,即出現了局部腫塊,臨床上多見於針灸後的局部出血,通常建議採用壓迫止血的方式,絕大多數的出血可以止住。
針灸是一種侵入性的操作,雖然比較安全,但是人體上有較多微血管,針刺穴位時,正規醫院的醫生肯定會避開大的血管,但是部分小的微血管較難避開,所以針刺後可能局部出現腫塊,其實就是皮下的出血。
如果出現以上情況,正規醫院的醫生會採用壓迫止血的治療方式。通常會用1-2個棉棒對出血點,也就是穴位點進行局部壓迫,稍微加一點力量進行壓迫,多數情況下,出血止住了就沒什麼問題了。
如果針刺後出現腫塊、出血時不在醫院,或在一些其他環境中,不要自行判斷,還是要先壓迫止血。壓迫止血後觀察是否能止住,是否為出血,建議病人到正規醫療機構,由醫生進行判斷。
雖然絕大多數為出血,但有時出血量、出血的深淺需要進行判斷,若為無經驗病人無法自行判斷。如果這種情況不是在醫院出現的,還是要去正規的醫療機構由醫生進行評估和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