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一般指的是原發性肝癌,從組織學角度看,肝癌可分為三類:肝細胞肝癌、膽管細胞癌和混合型肝癌,臨床上以肝細胞肝癌最為常見。肝癌目前發病機制尚沒有研究透徹,但根據高發病區的流行學調查來看,可能與病毒性肝炎、飲食習慣、遺傳因素、毒物和寄生蟲等有關。
肝癌發病比較隱匿,初期可無臨床症狀或症狀多不典型,等肝癌發展到中末期時可出現肝區疼痛,伴有肝臟的進行性腫大,且肝臟質地偏硬、表面不平,還可有黃疸的發生。在此時,通常還會出現惡性腫瘤的全身性表現,例如消瘦、乏力、發熱、食欲不振、營養不良等。
肝癌對化療和放療均不敏感,目前公認的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行根治性肝癌切除術,除此以外還可行肝移植術、血管介入、射頻消融術等。雖然當前醫療行業很發達、手術技術也很成熟,但是肝癌手術後所剩餘的肝臟功能可否維持病人的基本生命需求則是肝癌切除術是否成功的關鍵所在。在初期即行手術治療過的肝癌病人預後比較良好,但是若已合併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或者是發生肝外轉移的話,則預後較差。
假如病人已經知道自己處於肝癌末期,這時候家屬以及主管醫生一定要及時的給予安慰,多說一些好的方面以鼓勵病人平復心情積極治療,保證其心情處於愉悅狀態,同其強調心理因素對疾病的影響,好的治療效果也要及時的與病人溝通。如果病人是愛鑽牛角尖的人,家屬可以和主管醫生商量報喜不報憂,有什麼情況隨時與病人家屬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