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肝病的人群,患肝癌的可能性較小,但是也存在可能。根據肝癌來源,可以分為原發性肝癌和轉移性肝癌。原發性肝癌的病人,80%-90%都有慢性肝病的基礎,尤其是B型肝炎病毒感染、C型肝炎病毒感染、長期飲酒、肝硬化或者嚴重脂肪肝,以及家族肝癌病史的人群,屬於肝癌的高危人群,相對比較容易得肝癌。但是少部分的原發性肝癌病人,可能沒有既往的肝臟疾病史,在偶然查體的時候發現,或者是由於腫瘤較大,引起臨床症狀,才診斷肝癌。
轉移性肝癌是指肝臟腫瘤,來自於肝臟外的其他惡性腫瘤。這類病人肝臟可以沒有原發性疾病,可能在治療其他腫瘤的過程中,發現肝轉移。另外也有轉移性肝癌病人,是以肝臟腫瘤作為首發的臨床表現,包括影像學提示肝臟的占位,或者肝區觸及到腫塊。肝轉移癌是在正常肝臟基礎上形成,但是腫瘤細胞的來源與原發病灶相同,並非肝臟本身的問題。
肝癌是否會在沒有肝炎發生的情況下出現,需要看具體對肝炎的定義。
如果將肝炎定義為臨床上可發現的肝炎,肝癌有可能會在不出現肝炎的情況下發生,但這種情況下仍極少的。臨床上所發生的肝炎,主要指出現明顯的肝細胞損傷,血液生化指標中的丙胺酸轉胺酶等項目明顯的升高。在臨床上也有可能出現一過性的比較輕微的肝炎、症狀不明顯,所以沒有發現,這種情況下得肝癌也是有可能的,但相對來說這種情況發生的比較少。絕大多數仍然是在反覆的肝臟炎症,及出現肝硬化的時候才會出現。
如果將肝炎定義,定義為它具體的機制,不可能在沒有肝炎的情況下發生肝癌。因為癌細胞的產生必然有基因突變,這種基因突變是在肝細胞損傷後,再修復過程之中出現的,並且是反覆再修復,相應的癌細胞出現比較多,免疫系統沒有將它們完全清除,這種情況下才會出現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