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炎會表現為近期出現低燒,一般體溫不超過38℃,持續時間不會太久,多數在1周內恢復正常,無需進行處理。可伴有全身無力、食慾減退、噁心、嘔吐、厭油、肝區不適及尿液變黃等症狀,休息後不見好轉。當急性肝炎病患出現發燒時應適當飲水,透過物理性降溫方法,如冷敷等使體溫下降,體溫會逐漸恢復正常。一般不建議過多使用退燒藥,可能會進一步傷害肝臟。
如果是慢性肝炎病患發燒,或本身未確診肝炎而發燒,應警惕是否合併有細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感染,建議立即就醫進行血液常規等相關檢查,以釐清病因,遵醫囑對症服用解熱鎮痛藥,如布洛芬、乙醯胺酚等。
通常肝炎的主要表現不是發燒,更常見表現為疲倦以及腸胃道症狀,如噁心、嘔吐、厭油等。部分肝炎病患的病情表現可能更嚴重,例如黃疸,表現為皮膚、眼睛變黃,或尿液顏色如隔夜濃茶樣等,同時還可能出現大便顏色變淺、呈陶土色的表現,更嚴重的肝炎病患會出現腸胃道出血、腹水等。診斷肝炎的病患應採用保肝、抗病毒治療,如保肝劑、還原型麩胱甘肽等。
部分肝炎病患在疾病過程中會出現發燒,尤其是黃疸性肝炎,在黃疸出現前有的人會出現畏寒、發燒、頭痛、疲倦,經常被誤以為是感冒,但是它和感冒不一樣,沒有流鼻涕、打噴嚏、關節痠痛、咳嗽等症狀,只是輕到中度的發燒,不用退燒藥也會自行降至正常,但是會反覆出現。
黃疸出現後上述發燒症狀基本消除,隨後出現身體、眼睛黃染。還有某些肝臟損害嚴重的病患或猛爆性肝炎也會出現低燒,血液常規檢查提示正常,應用抗生素效果不佳,提示是肝細胞發炎壞死所致,保肝、消炎治療肝功能好轉後低燒也能消退。
如果肝炎伴有其他系統的發炎,如膽囊炎、泌尿道感染、肺炎等,伴有右上腹悶痛、頻尿、尿急、咳嗽、咳痰等症狀,相關理學檢查也提示白血球、嗜中性白血球升高,要以抗生素治療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