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發芽而未腐爛的洋蔥雖然可以食用的,但其營養價值並不高。
洋蔥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種常見的蔬菜。洋蔥含有蔬菜中極為少見的的攝護腺素A,它不僅能擴張血管、降低血液濃度,並增加冠狀動脈的血流量,預防血栓的形成,而且還能促進鈉鹽的排泄,達到降壓、降血糖的作用,對於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等均有一定的食療效果。此外,洋蔥中含有的大蒜素等含硫化合物和硒等抗氧化等物質,有殺菌、抗癌等效果,可增強人體免疫力。
通常來說,食用時應選擇無損傷、無蟲蛀、外部光滑、頸部較小、手捏感覺較為堅實的洋蔥,而對於已經發芽的洋蔥一般是不建議食用的。因為洋蔥發芽後,其養分會很快被消耗,品質也會下降,食用價值也會隨之大大降低。而且,發芽的洋蔥中間往往已經腐爛,而腐爛的洋蔥是不能食用的。
發芽的洋蔥能不能吃,關鍵要看是否發生了霉變。如果沒有發生霉變,可以適當吃一些,因為此時沒有產生有害物質,不會對身體產生負面影響。只是其辛辣溫補的作用會下降,對於陽氣不足導致的手腳冰冷、面色蒼白、精神倦怠、容易疲倦,不能更好地溫補陽氣。
從西醫營養學的角度,發芽的洋蔥中含有的營養素種類會降低,數量會減少,營養素的比例也會發生變化,營養價值就會下降,但是沒有發生霉變,就沒有有害物質,所以此時可以吃。
但是發芽的洋蔥也發生了霉變,就不能再吃。洋蔥發芽的重要環境條件就是溫暖和潮濕,此時也容易發生霉變反應,所以當發現洋蔥發芽,也發生了霉變,就不要再吃,否則致病微生物進入到體內會影響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