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內的氣體主要來源於隨吞咽所咽下的部分空氣,以及食物經消化道內的細菌發酵後所產生的氨氣、氫氣、甲烷等氣體了。這些氣體在正常情況下,可隨腸道的蠕動順利地經肛門排出體外。
出現肚子裡有氣,排不出來的情況時,病人首先應注意飲食,吃飯要細嚼慢咽,避免狼吞虎咽,咽下過多的空氣,注意避免吃過多的肉類、豆類、堅果類等富含脂肪以及植物蛋白的食物,以免腸道細菌過度發酵,產生過多氣體。
此時,可嘗試活動以及輕柔按摩腹部,刺激腸道蠕動,促進氣體的排出,如症狀仍無緩解時,可嘗試服用腸道益生菌以及 Mosapride 等促動力藥物,對症治療。
肚子裡有氣排不出來是由於腸阻塞、腸麻痹、腸道腫瘤等疾病導致。正常情況下腸腔是屬於暢通的狀態中,但是當腸道黏膜出現嚴重炎症、疊套現象時,由於腸道出現阻塞現象,因此腸道內的內容物就不能夠正常的排泄。在出現完全腸阻塞現象時,不僅腸道中的食物殘渣不能夠排除,並且腸道中的氣體也無法排泄出來,同時還會出現腹部脹痛感。
部分人在進行腸道手術之後,由於腸道的供血出現障礙,因此會導致腸道中神經系統平衡受損,腸道無法擴張,腸道的蠕動也會消失,這時就會誘發腸麻痹發作。腸麻痹發作是由於內容物不能夠向前推動,所以氣體和排便都會停止。腸道腫瘤是屬於惡性疾病,會嚴重的影響到腸道功能,不少病人在患病後,會出現排便習慣改變。在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因為腸道蠕動過程緩慢,而出現有氣排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