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洞性梗塞屬於一種常見的腦血管疾病,也屬於中風的範疇。
小洞性梗塞在臨床上比較常見,多指細小動脈的微梗塞,說的再明白一些,就是局灶性腦缺血發作,由於長期的腦供血不足,導致小血管出現梗塞,受累的腦血管直徑一般不超過五毫米。打個比方,就像是一顆大樹,只有小細枝幹因為缺水乾枯,但是並不影響整棵大樹的正常生長。如果能夠及時的進行調治,並不會出現嚴重的後果。
一般小洞性梗塞的臨床表現比較輕微,頭痛頭暈,舌頭不靈活麻木,四肢麻木,疼痛,感覺異常,針刺感,發涼,走路不穩等等,一般不會引起嚴重的後果,引起肢體癱瘓的可能性很小。
小洞性梗塞,多見於中老人,一般五十歲以上的人群,進行常規的腦部核磁共振堅持,基本上一多半都有或輕或重的小洞性梗塞。小洞性梗塞主要發生於好多基礎疾病的前提下,比如說高血壓,腦動脈硬化,腦供血不足等等。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出現腦梗塞,甚至三十多歲就出現腦梗塞,是不是有點太不可思議了。
但是如果能夠細細的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還是有因可查。我覺得跟以下幾方面原因關係密切。
第一,飲食習慣不好,大魚大肉,暴飲暴食,導致身體出現三高症,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循環變慢,影響心腦供血,最後導致小洞性梗塞的形成。
第二,長期熬夜,抽菸酗酒,脾氣暴躁,好發脾氣,不喜歡運動,這些都是小洞性梗塞的誘發因素。
第三,頸椎病,我個人認為這是導致小洞性梗塞,特別是中青年人群出現腦梗塞的最大原因。由於頸椎的缺乏保養,玩手機打遊戲,經常低頭伏案工作,導致頸椎處於勞損,阻塞,壓迫椎動脈,出現椎動脈供血減少,一步步發展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甚至會出現腦梗塞,腦出血等。
第四,老年性疾病,隨著年齡增長,血管彈性不好,再加上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稠,動脈硬化形成,就會開始形成微小血栓,導致小動脈阻塞,形成腦梗塞。
所以說,三高症,動脈硬化,抽菸,頸椎病,長期熬夜等等,都是小洞性梗塞的高發因素。只要能夠早點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腦梗塞完全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