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氣是中醫所獨有詞,一般屬於六淫之一。一般濕性比較重濁、黏滯。病人如果濕氣重可能產生濕疹、頭暈、大便黏膩、乏力、腿腫等表現。
濕重首先從源頭來看,脾主運化,如果脾虛會造成濕重。脾虛有很多原因,比如肝功能不好可以造成脾虛,飲食不節也可以造成脾虛,思慮過度也會造成脾虛,這些情況排除之後如果脾的功能好了,去濕能力增強了,濕氣就會慢慢緩解。
如濕氣較重,可以採用一些祛濕的辦法,比如拔罐,吃薏仁、山藥、赤小豆等,使用排濕中藥熬粥也有一定作用。濕氣相對來說比較不容易處理,主要是因為濕性本身是由於黏滯造成的,需要一定時間進行治療,吃幾服藥或者進行幾個治療治療一般無法根本緩解症狀。
此外針灸、刮痧等長期調理也有祛濕的功效,可選擇的穴位如脾經、三陰交、陰陵泉等。
中醫認為從臟腑功能來說,脾主運化,運化不逮,水濕停留,會導致濕氣重、濕病的發生。簡單來說,就是脾不好,就會導致濕氣重,很多濕氣重的人浮腫、有小肚子,這都與脾不好有關係。而另一方面,脾是濕土,喜燥怕濕,本身有濕氣也會導致脾虛。因此對於濕氣重的人,不能光想著祛濕,還要健脾,脾胃虛寒濕氣重可以通過運動和飲食兩方面進行調理改善。
首先就是運動,正常來說,人每天都需要運動,運動不僅可以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同時也能夠提高脾臟的水濕運化功能。不過運動貴在堅持,每天堅持運動45分鐘,不僅可以調理好脾胃,同時也能夠避免肥胖的出現。
其次,就是飲食調理。脾虛的人體內濕氣較重,而濕氣一重,脾虛的症狀就會更加明顯了。所以想要調理脾虛,最重要的就是去除體內濕氣。平時可以多吃一些祛濕的食物,比如冬瓜、紅豆、薏仁以及山藥之類的食物,同時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就最好不要吃了,避免造成濕氣加重。另外,病人平常還可以喝一些花茶來進行祛濕氣,比如茯苓玫瑰花茶,因為茯苓具有健脾、滲濕的作用,對於脾虛運化失常所導致的泄瀉,脾虛者因濕氣重而水濕內停,多有水腫肥胖的情況。通過喝此茶健脾、祛濕,可以幫助部分肥胖人群減輕體重。而且玫瑰花具有活血散瘀,美容養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