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起病隱匿,發病緩慢,通常沒有明顯症狀,部分人可出現肝區不適、腹脹、食欲不振等症狀。
肝區不適是脂肪肝比較常見的症狀。患有脂肪肝的病人,由於其肝臟內脂肪增多,使得肝臟體積增大,從而使肝臟外面一層包膜的張力增高。由於肝臟包膜上有很多神經末梢分布,當張力改變時,可能會導致感覺神經末梢發生改變,從而引起肝區發脹、疼痛、下墜等不適。
肝臟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其可以分泌膽汁等消化液,幫助人體進行消化。而脂肪肝會使病人的消化功能受到影響,因此部分病人可出現腹脹。
肝臟脂肪長期沉積,可能會使肝臟出現炎症,干擾肝臟的功能,因此病人會出現食欲不振、厭食油膩、乏力、容易疲勞、口苦、口臭等表現。
如果出現上述症狀,建議及時到正規醫院肝病科或者消化內科就診,進行相關檢查,以明確診斷,並遵醫囑進行相應的治療。
脂肪肝疾病發展比較緩慢,在脂肪肝初期時,通常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當發展成中到重度脂肪肝時會出現一些消化道症狀,例如食慾下降、厭油膩、噁心、嘔吐、右上腹痛等。這些消化道症狀往往在進食之後會比較明顯。
此外還會出現一些全身的症狀,如乏力、不願意過多活動,感覺做活動時候沒有力氣進行,導致脂肪肝的原因很多,多數情況下都是因為攝入過量的脂肪造成的,也有可能是因為肝細胞受損之後,導致代謝脂肪能力下降引起,例如病毒感染、藥物、飲酒等,導致的肝細胞損傷,都會影響到肝細胞參與脂肪代謝的能力,攝入肝細胞的脂肪無法完全代謝,會在肝細胞內大量的堆積,最終導致脂肪肝。
脂肪肝沒有發生明顯的肝損傷,一般不需要特殊用藥,主要注意改變飲食習慣以及生活習慣。如果脂肪肝比較嚴重,已經發生了肝細胞損傷,可配合使用保護肝細胞的藥物,如多烯磷脂醯膽鹼,必要時要服用降脂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