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上有白色分泌物可能是食物殘渣,也可能是牙菌斑、牙周炎等情況導致。
如口腔黏膜腺體分泌功能旺盛,可能會導致分泌物黏附在牙齒上,若還存在食物殘渣嵌塞,當分解後的食物殘渣與分泌物混合黏附在牙齒上時,可能會導致牙齒上有白色的、黏黏糊糊的東西。日常應注意口腔衛生,養成飯後漱口的習慣,可使用牙籤、牙線清除牙齒間的殘留物,並早晚正確刷牙。
牙菌斑是唾液中的營養物質吸附在牙齒的表面,且不能被水衝去或漱掉的細菌性生物膜,廣泛存在於牙齒表面,當牙菌斑過多時,可能會出現牙齒上有白色的黏黏糊糊的東西。可定期前往醫院洗牙,徹底清理牙菌斑,同時應注意口腔衛生,避免食物長期殘留。
牙周炎是一種發生在牙周組織的慢性炎症,會出現牙周溢膿、牙齦流血等症狀。當膿液與唾液混合黏附於牙齒上時,可能會出現牙齒上有白色的黏黏糊糊的東西。症狀較輕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羅紅黴素、四環素等藥物進行消炎治療,如症狀較嚴重,且保守治療無效時,可在醫生建議下進行翻瓣術、牙種植術等手術治療。
在牙齒上所看到的白色分泌物,主要是軟垢所造成,軟垢的主要成分是食物的殘渣以及細菌所構成。
如果牙齒表面有大量的白色的分泌物,用指甲一刮就能很輕鬆的刮掉厚厚一層,這就意味著口腔的衛生狀況很差。對於牙齒上面的軟垢,通過刷牙的方式是可以清理乾淨。如果不認真刷牙,經過一段時間細菌的發酵,尤其是第二天早上,口腔內就會出現明顯的異味。要想避免這樣的情況,就應該認真刷牙,刷方式可以採用改良的巴氏刷牙法,應該至少每天早、晚刷牙,中午飯後如果條件允許也可以刷牙,每次刷牙時間應該不少於三分鐘。對於牙縫部位的食物殘渣,有時候還需要採用牙線來輔助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