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窘迫是指胎兒在子宮內因缺氧或酸中毒,引起胎兒發生的一系列危及健康和生命的症候群狀。
胎兒窘迫還分為急性胎兒宮內窘迫和慢性胎兒宮內窘迫,急性胎兒宮內窘迫多發生於分娩時期,突然發生胎心的變化,尤其在比如宮口開全的時候,突然胎心下降,或者表現為先增快,高於60-170次/分之間,隨後又開始下降。如果低於110次/分,甚至嚴重的時候低於100次/分,就很危危急了,就需要短時間內立即結束妊娠,如果窒息時間長了,就容易出現新生兒窒息的情況。
慢性胎兒宮內窘迫是指胎盤、臍帶供血出現問題,胎兒在子宮內長期處於低氧狀態,比如發育不同步,就是比相應的孕周小2-3週。這種情況就得視孕周而定,如果能期待到3-4週,更好,胎兒將來肺就有成熟的可能,要隨時做超音波。
胎兒窘迫指胎兒在子宮內因急性或慢性缺氧,危及其健康和生命的症候群,發生率為2.7%-38.5%。急性胎兒窘迫是因母胎間血氧運輸及交換障礙或臍帶血流循環障礙所致,主要發生在分娩期,多因臍帶異常、胎盤早剝、縮宮素過強、產程延長及休克等引起。
急性胎兒窘迫多發生在分娩期,應立即採取相應措施來改善胎兒缺氧狀態,包括改變孕婦體位、吸氧、停用縮宮素、抑制宮縮、糾正孕婦低血壓等措施,進行宮內糾正,迅速查找病因,排除臍帶脫垂、重度胎盤早剝、子宮破裂等,如果以上措施均無效,應緊急終止妊娠,依據產程進展決定分娩方式。
慢性胎兒宮內窘迫主要發生在妊娠後期,常延續至臨產並加重,多因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慢性腎炎、糖尿病、母親重度貧血等母體合併症或者胎兒運輸及利用氧能力下降等導致。分娩期出現胎兒宮內窘迫,則需要根據孕婦情況及胎兒情況制定有效分娩方式,以避免出現新生兒窒息。
慢性胎兒窘迫應針對妊娠合併症或併發症特點及其炎症程度,根據孕周、胎兒成熟度及胎兒缺氧嚴重程度來綜合判斷處理方案。如果已足月,胎兒肺已成熟,這時胎兒缺氧嚴重,孕婦在短時間內又不能經陰道分娩,建議適時剖腹產終止妊娠。
胎兒窘迫,即胎兒在子宮內的缺氧。胎兒在子宮內的缺氧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缺氧多數發生在分娩期,即宮口開的過程中,臨產後產生的缺氧為急性。而慢性多發生在妊娠期、孕期,尤其是懷孕後期。慢性缺氧一旦臨產,進入產程,開始規律宮縮後,可發生急性缺氧,故慢性缺氧最後可疊加急性缺氧。
胎兒窘迫有很多原因,如臍帶原因,臍帶纏得特別緊,纏繞的圈數特別多,或者臍帶脫垂,脫出陰道口,以及臍帶扭轉得較嚴重等,導致臍帶無法為胎兒提供更多氧氣。還有胎盤問題,如胎盤早剝、前置胎盤,也可導致胎兒缺氧。部分為孕婦本身的原因,如孕婦嚴重的高血壓、高血糖,血壓、血糖控制不好等,均可導致胎兒缺氧。孕婦的膽汁淤積症候群、嚴重的心臟病、大出血、休克。除外,還有胎兒本身疾病,如先天性疾病等,均是導致胎兒缺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