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期的女性一般無特殊症狀,有時可有全身不適、睏乏、乳房脹痛、手足發脹、下腹及背部酸脹下墜等,還可有便秘、腹瀉(攝護腺素作用)、頻尿及納差。個別的有頭痛、失眠、心悸、精神憂鬱或者易激動等症狀,多在月經後自然消失。
月經血的來源主要是脫落的子宮內膜,它流過宮腔、陰道,最終排出體外,所以經血中夾在少量血塊和內膜組織是正常的。但如果長期夾在黑色血塊的黏稠的東西,可以從西醫和中醫兩個方面進行解釋。從西醫學的角度分析,可能與內分泌失調、婦科炎症等有關。女性內分泌失調時容易造成經血比較黏稠,黏稠的經血不容易排出宮內,久則容易形成血塊。
當患有婦科炎症時,經血和分泌過多的白帶等相混合也容易出現黑色的血塊。另外還有一些生理情況,例如子宮位置的異常,有些人子宮過度的前傾「趴」在膀胱上,或過度後傾「靠」在直腸上,就會讓經血在宮腔內長期的停留,慢慢凝固成黑色血塊。或者當經血量較少的時候,來不及排出的經血停在宮腔,也會凝成黑色血塊。從中醫的角度來講,月經里有黑色血塊和黏稠的東西大多與「血瘀證」有關,但例如寒凝血瘀證,大多會伴有小腹冷痛,四肢不溫的症狀。或者氣滯血瘀證,大多會伴有乳房脹痛、小腹痛等。所以生理和病理情況下均有可能出現月經里有黑色血塊和黏稠的東西,需要結合其他臨床症狀和相關檢查做出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