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盤位置低主要的影響在於有可能出現出血,以及醫源性早產,尤其是診斷明確的前置胎盤。對於在中期妊娠的胎盤低置狀態,此時就是以觀察期待為主。到28週複查超音波,如果確定胎盤下緣,達到或覆蓋子宮頸內口,則診斷為真正的前置胎盤。
真正的前胎盤最危險的是中央型,也就是胎盤完全覆蓋子宮頸內口。這種情況下往往到不了足月妊娠,會在末期妊娠到不了足月的時候就會出現出血情況。在出血特別多,達到或超過月經量時,就必須及時剖腹產終止。這就叫醫源性早產,也就是因為胎盤因素導致早產發生。所以胎盤位置低,最害怕的是這個情況。但是胎盤位置低,在臨床上是沒有任何干預措施的。我們所有的這一部分孕婦都是以期待、觀察、複查為主。如果出血多隨時到醫院去,出血不多可以平時臥床,也可以適當活動。在沒有出血情況下可以適當活動,如果出血多就要趕快到醫院。
如果是足月妊娠,已經達到37週或者38週,但胎位仍然很低,說明胎兒已經入盆,是一種正常現象,因為寶寶入盆以後才有可能發動分娩。但是,如果胎位很低,發生在沒有足月的情況下,甚至發生在妊娠周數很早的情況下,則有流產或者早產的風險。如果孕妊娠中期出現胎先露入盆,同時伴有子宮頸管縮短,則提示有子宮頸機能不全、先兆性流產、早期破水、早產的風險。建議孕婦注意休息,不可劇烈運動。
如果單純是胎位低,沒有其它情況,則流產風險比較低。所以如果覺得胎位低,一定要及時就診,由醫生判斷流產風險以及是否需要做進一步處理。
胎位低其實是一種誤解,應該理解為胎盤位置低,因為胎位低是胎先露比較低,一般不需要糾正。不管是臀位還是頭位,已經入盆了也糾正不了,所以通常孕婦關心的問題其實是胎盤位置低不低。
對於胎盤位置在懷孕的時候,孕囊著床時胎盤位置就已經固定,不可能進行改變,所以後面有沒有改變的餘地在於子宮下段長度,就是非孕期間沒有懷孕時,子宮下段的長度只有1公分,到了妊娠足月的時候,子宮下段的長度是拉長了10公分,在整個孕期子宮改變最大的可能就是子宮下段由1公分變成10公分。
胎盤的位置在妊娠28週以前叫做胎盤低置狀態,妊娠28週以後才能診斷胎盤過低。分為三種情況,一種即是前置胎盤,包括完全性前置胎盤、部分性前置胎盤以及邊緣性前置胎盤三種。對於完全性前置胎盤,是含整個覆蓋的子宮頸內口。部分性前置胎盤是胎盤部分覆蓋子宮頸內口,邊緣性前置胎盤則是胎盤下緣達到子宮頸內口的邊緣,但是沒有覆蓋子宮頸內口。
通常平時孕婦最關心的問題是因為妊娠初期子宮下段還沒有充分的拉長,所以胎盤的邊緣都達到了子宮內口邊緣,這種時候孕婦較擔心會不會發展成為前置胎盤,其實還是有空間可以發展的,因為子宮下段可以拉長10公分,所以最終有沒有前置胎盤是要在妊娠28週,由超音波監測胎盤與子宮的關係,再判斷是否為前置胎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