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內進水是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情況,常發生於游泳、洗頭、洗澡時。耳內進水很深無法自行流出,不要用手指或挖耳勺挖耳朵,避免挖破耳道而引起感染。可以做簡單處理,具體方法如下:
將頭傾向於進水側,同側腳做單腿支撐,用手牽拉耳廓將耳道拉直。耳道有一定彎曲度,單腿跳幾次可以使水順勢流出,這是比較有效的方法。
用細頭棉棒或者軟性吸水紙捲成細長捻子,輕輕伸入外耳道內,捻子或棉棒碰到水時會順勢吸出。注意動作一定要緩慢和輕柔,感到疼痛要及時停止,防止損傷耳膜。使用棉棒時,棉棒頭一定要牢固防止脫落。
用手按壓進水側耳屏,突然放開或者反覆做張口動作,活動顳下頜關節,均可以使外耳道皮膚不斷活動,促使水向外耳道流出。
若以上方法均不能將水排出,要儘早就診,耳鼻喉科醫生會使用細長卷棉蘸干耳道積水或者用吸引器吸出耳道內積水。
耳朵進水感覺進水的部位較深,水分無法排出,通常是因為耳道內有耳屎存留,耳朵進水後耳屎吸水膨脹,阻塞外耳道深段,甚至貼在耳膜上,進而導致耳悶塞感及阻塞感,甚至有一定程度的耳鳴及聽力下降。如果症狀持續1-2天無法緩解,需要到醫院請醫生檢查耳道與耳膜,做相應的清理,將體內耳屎清理乾淨,通常可以解決問題。
通常不建議自己挖耳朵,不但無法清理乾淨,反而可能將存留的耳屎或其他異物推向外耳道深端,導致阻塞更嚴重。還有可能導致外耳道以及耳膜的損傷,則會出現耳部疼痛,甚至繼發感染,導致較為明顯的外耳炎以及耳膜穿孔。耳膜穿孔會影響聽力,若外傷性耳膜穿孔較輕,通常可以在傷後1個月左右逐漸恢復,但一定要注意避免耳朵進水,防止繼發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