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健康

胃息肉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楊* 醫師#1

胃息肉的具體病因和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但大量研究顯示,胃息肉的發生可能與幽門桿菌感染、長期應用質子泵抑制劑、膽汁逆流、遺傳以及環境因素有關。幽門桿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常見原因,胃黏膜在長期慢性炎症的刺激下,胃上皮細胞過度增生,導致息肉的形成,特別是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幽門桿菌感染是息肉形成過程中的重要因素,積極治療幽門桿菌,對胃息肉的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

長期應用質子泵抑制劑,因為質子泵抑制劑有抑制胃酸的作用,可使人體處於低胃酸狀態及胃泌素血症,導致胃息肉,尤其是胃底腺息肉的發病率增加。膽汁逆流,膽汁進入胃內可導致胃黏膜的炎性反應,大量膽汁可破壞胃內的酸性環境,從而形成胃息肉。萎縮性胃炎病人,胃黏膜上皮細胞異常增生也可發生息肉。最後年齡、遺傳及環境因素在胃息肉的形成中也有一定的作用,尤其是某些家族遺傳性的胃息肉症。

出現胃息肉的症狀有哪些?

胃息肉切除後飲食注意事項有哪些?

胃鏡切除胃息肉會痛嗎?

胃息肉會發展成胃癌嗎?

胃息肉會引起胃脹氣嗎?

高洪* 醫師#2

胃息肉也是胃病常見的一種類型,胃息肉往往同時伴有胃炎,為多種因素造成胃黏膜的異常增生性病理產物。大多數胃息肉無明顯臨床症狀,可在進行胃鏡檢查時偶然發現胃息肉,絕大部分屬於良性病變,只有極少部分具有癌變風險,需手術切除,通常為胃鏡下摘除或燒灼。若無癌變風險或癌變機率較小也可無需特殊治療,可使用中藥將息肉消掉,可觀察隨訪。

而胃息肉通常與不良飲食習慣、生活習慣有關係,也有很多後天因素,故建議改變生活方式、作息時間,避免長時間劇烈運動、熬夜或飲食不節等。過食辛辣、刺激食物也可導致過分刺激,因此需注意平時保養。

丁耘* 醫師#3

胃息肉是指起源於胃黏膜上皮的局限性,並向胃腔內突出的病變。息肉病人一般是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大多是在照胃鏡檢查過程中,偶然發現的。胃息肉的形成跟很多因素有關係,其中幽門桿菌感染是增生性息肉的高危因素,在根除後,部分的胃息肉可以自行的消退。

長期的服用質子泵抑制劑,也就是常說的拉唑類抑酸藥,跟胃底腺息肉的發生密切相關,大多數胃息肉病人沒有症狀,或者僅有的輕微的消化系統症狀,比方說一部分人的會有消化不良、上腹部的疼痛和貧血。胃息肉最常見的病理分型有三種,即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和胃底腺息肉。胃底腺息肉是最常見的,幾乎不會發生惡變,增生性息肉極少發生惡變,只有胃腺瘤性息肉是癌前病變。

陳小* 醫師#4

胃息肉是非常常見的消化科疾病,類型比較多,但大部分都是炎性息肉。炎性息肉跟胃炎、胃潰瘍等疾病有關,因為炎症刺激會引起息肉,小息肉可以不去處理,可以通過藥物治療,但比較大的炎性息肉,會引起胃部不適的症狀,也可以把大的炎性息肉切除。

另外還有一些息肉是腺瘤性息肉,有一定癌變率,所以一定要積極處理,在胃鏡下把息肉切除。把腺瘤性息肉切掉後,要常規做病理檢查,如果確實是良性腺瘤,切完後定期照胃鏡複查即可。有些腺瘤會癌變,尤其是絨毛狀腺瘤的癌變率非常高,如果腺瘤確實是癌變,一定要引起重視,一定要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有的還要動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