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癰是發生於乳房的一種急性感染,致病菌最常見的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可以是發生於哺乳期,也可以見於乳房皮膚的皮脂腺繼發梗阻、感染所導致的,而嚴重的病人還會出現寒戰、乏力,甚至出現感染性休克。
診斷明確之後應該及時的選擇手術進行切開引流,必要時還需要對口引流。手術當中應該留取膿汁,進行細菌培養和鑑定,根據病原學的結果指導臨床用藥。
另外,每天都需要進行換藥,目的是充分的引流,促進創面的癒合。在治療期間也應該配合增加飲食營養,也能夠促進病情的恢復。對於哺乳期發生的急性感染,還要叮囑病人停止哺乳,並且每天也要將乳汁吸淨,避免感染加重。
中醫里的乳癰是由熱毒侵入乳房所引起的一種急性化膿性疾病,相當於西醫的急性乳腺炎。
乳癰常發生於產後未滿月的哺乳期婦女,尤其是以初產婦多見,也可以在懷孕期或者非哺乳期以及非懷孕期發生。
它的特點是乳房局部結塊,紅腫,熱痛伴有全身發熱,而且容易傳染。根據它發病時期的不同,如果是發生在哺乳期的,稱為外吹乳癰。在懷孕期發生的稱內吹乳癰。在非哺乳期和非懷孕期發生的稱為不入耳乳癰。
它的病因,病機,臨床表現以及治療方法基本上一樣,乳癰好發於產後三到四週的哺乳期婦女,如果乳頭出現破碎或者乳汁淤積,更容易發生乳癰。乳癰是哺乳期婦女比較常見的疾病,在發生疾病以後只要積極的治療都是比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