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積水)是一種不能自愈的疾病。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種非化膿性的中耳炎,主要表現為鼓室積水、聽力下降、耳鳴耳悶等症狀,多數是由於耳咽管阻塞引發導致,其次可能跟感染或者是免疫因素有關聯。由於這些因素會長期的持續存在,所以造成分泌性中耳炎是不會有自愈的現象。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療主要是病因治療、控制感染、促進耳咽管通暢等治療原則。造成耳咽管阻塞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慢性鼻炎、鼻竇炎、鼻中隔彎曲、腺樣體肥大或者是鼻咽部腫瘤等疾病,這些疾病的解決,多數可以通過藥物控制,或者是手術治療,同時對中耳炎可以進行耳膜穿刺,去除鼓室內的積水,同時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質類固醇的藥物,進行消炎消腫治療。
治療期間要保持耳道的清潔乾燥衛生,避免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同時伴隨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現象,需要及時的進行治療。平時生活當中要注意,如果反覆出現分泌性中耳炎,經過治療後也未能痊癒,需要及時的進行鼻咽鏡檢查,排除鼻腔或者是鼻咽部存在腫瘤性疾病。
中耳積水也就是分泌性中耳炎,是由於耳咽管功能障礙引起來的中耳渗出性滲出液。
部分分泌性中耳炎可以自愈,但是大多數的病人還需要使用藥物或手術的方式來干預治療。分泌性中耳炎出現的原因大多數是鼻炎、鼻咽炎、腺樣體肥大、扁桃腺肥大等造成的鼻咽部耳咽管黏膜開放關閉不全,進而造成了中耳腔內負壓、耳膜內陷,出現了分泌性中耳炎。
病人出現分泌性中耳炎之後會出現耳鳴、耳悶、聽力下降等表現,出現以上症狀時,應該要積極的配合醫生使用藥物或手術的方式干預治療,不要延誤病情,以免增加治療的難度,對病人聽力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