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一般不會導致直腸癌,但肛裂有癌變可能,但發生率極低。
肛裂是指齒狀線以下肛管皮膚破裂形成了慢性潰瘍,多因為大便過分干硬、排便用力過猛、或者是外傷等導致肛管皮膚損傷,當然,如果肛門鏡、肛檢操作不當,也有可能會造成肛管皮膚損傷,形成肛裂。
肛裂是一種良性疾病,多表現為肛門疼痛(持續性疼痛,數小時可自動緩解)、鮮紅血便、便秘、以及肛門搔癢等,按病程可分為急性肛裂和慢性肛裂,如果長期頻繁便血可引發貧血。
大多數情況下,可通過調整飲食、改善便秘、局部熏洗、用藥、理療、甚至手術治療來治癒肛裂,但是如果肛裂反覆發作、遷延不愈,可能會發展成肛管狹窄、感染、肛乳頭瘤、肛周膿腫、肛門廔管等,但不會引起直腸癌,不過兩者可同時存在。
直腸癌是由於直腸黏膜異常增生導致的,而肛裂之所以有癌變可能,多是進展成肛門廔管,而肛門廔管反覆發作,不斷溢出膿液或者是刺激肛周,可能會形成肛管癌,但這種情況很少見。
對於肛裂預防,日常建議多攝入新鮮蔬菜、水果、粗纖維食物,少食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大便通暢,避免便秘,同時也可做好肛門清潔,便後可坐浴,也要養成好的生活習慣,不要熬夜、避免過度勞累,也要儘量避免久坐久站,平時可適當做一下提肛運動,增強肛門括約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