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氣腫是由於長期慢性炎症刺激,使肺泡、氣道末端結構破環,出現積氣膨脹,呼吸膜生理功能喪失,不能進行正常的氣體交換。也可以見於遺傳因素導致的肺泡表面彈力蛋白分泌減少或異常,使肺泡組織彈性減退,終末細支氣管遠端結構改變。
肺氣腫可見於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氣喘等疾病,如肺氣腫面積過大,可明顯影響肺通氣及換氣功能,還有併發氣胸的危險。
肺氣腫在初期是沒有症狀的,隨著疾病的進展可表現出以下症狀:
- 如果正處在疾病初期,可能會出現胸悶、氣短、呼吸不順,這些症狀通常在活動後出現。
- 隨著病情的發展會出現靜息時的呼吸困難,活動後呼吸困難加重。
- 合併感染時可出現咳嗽,咳痰的症狀。出現肺源性心臟病時還可以出現下肢水腫,胸廓呈圓桶狀,是肺氣腫的典型體徵。
如果病情比較嚴重,肺氣腫還可能會導致併發症,尤其是肺功能較差和抵抗力差的人群更容易出現。比如肺部急性感染、呼吸衰竭、自發性氣胸、肺源性心臟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等。
肺氣腫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常見的是吸菸、大氣污染、慢性支氣管炎以及α糜蛋白蛋白酶缺乏。
肺氣腫的病因很可能是病人的通氣功能受到阻礙,出現管腔擴張等疾病,均可引起肺氣腫。吸氣時細支氣管管腔擴張,空氣進入到肺泡,而呼氣時管腔縮小,空氣滯留肺泡內,導致肺泡內壓不斷升高,嚴重情況下導致肺泡出現膨脹甚至破裂。
其次是發病誘因,肺氣腫的誘因有很多,比如抽菸、生活空氣品質差、吸入有害氣體、飲酒以及肺部疾病。當以上問題沒有積極解決的情況下,容易導致肺氣腫產生,另外感冒導致的上呼吸道及下呼吸道感染均可以出現慢性阻塞性肺氣腫。
肺氣腫可出現咳嗽、咳痰、胸悶、氣短等呼吸系統症狀,隨著病情的進展,還可出現腹脹、納差等消化系統症狀。
咳嗽、咳痰為最常見的症狀。胸悶、氣短、呼吸困難:因阻塞性通氣障礙而出現,以呼氣性呼吸困難為主,起初在活動後發作,後期隨著肺功能的下降,在靜息狀態下也可出現,此外還可出現發紺等缺氧症狀。嚴重者因長期處於肺過度充氣狀態,可出現肋間隙增寬,胸廓前後徑加大,稱"桶狀胸",是肺氣腫病人特有的體徵。在疾病的後期,可引起肺循環阻力增加,肺動脈壓升高,導致肺源性心臟病,可出現水腫、肝脾臟腫大,胃腸道充血、水腫,出現腹脹、納差等消化系統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