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腦萎縮主要是由於腦功能進行性減退引起的主要的表現為反應遲鈍,目光呆滯,記憶力減退,小腦萎縮症等。小腦萎縮主要的臨床症狀是小腦萎縮症,表現為站立不穩,行走不穩,書寫顫抖等。
小腦萎縮是否嚴重需要結合年齡、治療情況來判斷,一般年輕人如果出現這種情況積極地配合醫生的治療,是可以控制病情的。如果是老人或者小孩子出現輕度小腦萎縮就相對嚴重一些,首先老人本身存在機能下降的問題,腦萎縮之後恢復的機率比較小。小孩子的小腦萎縮有可能會造成一生的影響,需要積極地進行復健治療。
小腦萎縮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療效果,不能夠逆轉腦萎縮的情況。但是通過積極治療可以改善症狀,針對於可以控制的致病因素進行干預,避免疾病加重。
小腦萎縮的病因主要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
先天性的主要常見於青少年,主要是跟基因遺傳相關,代表性的疾病有脊髓小腦型小腦萎縮症。後天性的病因就比較多,主要包括一些腦血管疾病,腦炎、腦外傷以及中毒等。
老齡病人也會出現小腦萎縮,一部分是生理性的萎縮,一些七八十歲老人家會逐漸出現行走不穩等表現。還有一些老人家可以出現病理性的小腦萎縮,常見的病因主要是與神經系統變性性疾病有關。
此外,像大腦缺血缺氧,引起大血管硬化,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等因素,炎症性因素,像小腦發炎、自身免疫性炎症等,都會造成小腦萎縮。還有些小腦萎縮與外傷有關係。
如何預防小腦萎縮?
首先就是戒菸、戒酒、規律的作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飲食方面要調整飲食,飲食應該清淡,並且富含營養,以高蛋白和高纖維素的飲食為主,並且一定要注意營養的均衡。
在運動方面症狀相對比較輕的小腦萎縮病人,可以按照醫生的建議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體力運動以及體育活動,以增強體質,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積極防治全身性疾病,尤其是影響血管健康的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