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飯立即吃水果容易使人發胖且使得血糖短時間上升較快,在兩餐之間吃水果既能緩解飢餓又能防止暴飲暴食,因此水果最好在兩餐之間吃。
新鮮的水果富含多種營養元素,如維他命、微量營養素、果糖、膳食纖維等。最新研究表明,養成進食新鮮水果習慣的健康人,患糖尿病的風險會顯著降低;養成進食新鮮水果習慣的糖尿病病人,其心血管併發症的發病風險、死亡風險也更低。
因此,無論是健康人還是糖尿病病人均應進食水果。糖尿病病人若空腹血糖在 100 以下,飯後 2 小時血糖在 140 以下,糖化血色素在 6 以下,血糖穩定時,則可在兩餐之間適量進食低糖水果,如草莓、櫻桃、柚子、檸檬、蘋果、奇異果等。在兩餐之間吃水果既可以減少正餐攝入量,防止暴飲暴食,也可使得血糖處於相對穩定狀態。
飯後少量地吃水果通常不會發胖,若大量進食可能會發胖。
若正餐攝入的食物較少,熱量較低,飯後適量吃水果可以補充機體所需的營養,提供日常活動所需的能量,攝入的熱量通常會通過活動消耗,不會引起發胖。若正餐攝入的熱量較多,且飯後進食大量水果,導致機體熱量攝入過多,難以通過日常活動將其消耗,若無法在短時間內將其完全消耗,會轉化為脂肪積聚在體內,導致發胖。
不建議在飯後立即吃水果,多數水果中含有機酸,會與胃內食物中的礦物質發生反應,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且會增加胃腸道的消化負擔,可能會出現腹脹、噁心、噯氣等消化不良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