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血液系統的腫瘤,到目前為止仍然是不可治癒的。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方案應該是病人的個體化的治療,一般分為適合移植和不適合移植的。對於適合移植的一般認為人群是65歲以下,當然劃分是有點人為,在西方認為如果病人一般狀況比較好,適合移植的人群甚至做到70歲、75歲甚至80歲,都有報導,國內一般是65歲以下認為是可以移植的。年齡適合移植者的各個生理狀況都沒有移植禁忌症的,認為就適合移植的,給予一定的誘導治療,然後幹細胞移植,給予鞏固,以及維持治療,這就是整體治療策略。
對於年紀比較大的一般在65歲以上或者年紀不大但是身體各器官的功能都不太好,有些移植禁忌症的,一般給予普通的化療。化療方案包括現在一線的治療方案有 Bortezomib 、 Lenalidomide 為基礎的BRD方案,是非常經典、非常不錯的方案,當然現在還有CD38單抗。更新的藥物出來以後,包括 Pomalidomide 、 Carfilzomib 等新藥出來以後,實際上以後治療的方案的選擇性可能會非常多。對不適合移植的病人用這些普通化療方案可能就是用8-12療程,然後病人就可以維持治療。當然還有一種模式是連續治療,比如用 Lenalidomide 加 Dexamethasone 持續應用,一直用到病人出現病情進展。總之,骨髓瘤治療是個體化的治療,是因人而異的。
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從 Melphalan 上市,到移植的應用,再到新世紀迎來新藥時代的輝煌,可以說經歷了革命性的發展。目前,如果病人被診斷為多發性骨髓瘤,可以接受非常成熟且高效的治療。
目前治療多發性骨髓瘤,一般首先根據病人是否考慮或適合進行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分為兩大類:擬移植病人,與非移植病人。
擬移植病人
對於擬移植病人,一般在進行誘導治療,獲得部分緩解 (PR) 以上療效後,動員採集自體外周血幹細胞,然後進行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 (ASCT)。移植後通常還需要維持治療。
在誘導治療階段,要選用對造血幹細胞損傷較小的藥物,以免影響後面動員採集自體外周血幹細胞。一般來說,要避免使用含 Melphalan 的方案;另外,含 Lenalidomide 或鉑類的方案療程數不宜超過 4 個。
推薦的誘導方案為含至少一種新藥的三藥聯合方案。在國內,目前已上市的新藥有蛋白酶體抑制劑 (PI) Bortezomib ,和免疫調節劑 Thalidomide 、 Lenalidomide 。
因 Bortezomib 起效快、有效率高,因此含 Bortezomib 的方案應用非常多。常用的方案有:
- PAD 方案( Bortezomib 、 Epirubicin 、 Dexamethasone )
- PDD 方案( Bortezomib 、 Doxorubicin 、 Dexamethasone )
- PCD 方案( Bortezomib 、環磷醯胺、 Dexamethasone )
- PTD 方案( Bortezomib 、 Thalidomide 、 Dexamethasone )
- VRD 方案( Bortezomib 、 Lenalidomide 、 Dexamethasone )
因經濟或其它原因,不選用 Bortezomib 的,則以 TD 方案( Thalidomide 、 Dexamethasone )或 RD 方案( Lenalidomide 、 Dexamethasone )為基礎,再聯合其它一種藥物(比如 Epirubicin 、 Doxorubicin 、環磷醯胺,等)構成誘導方案。
傳統的含 Vincristine 或 Vindesine 的方案,比如 VAD 方案( Vincristine / Vindesine 、 Epirubicin 、 Dexamethasone ),療效不及含新藥的方案,目前已被逐漸淘汰。
在移植後的維持治療階段,選用方案要考慮前期方案及療效、病人的耐受程度等因素。如果前期方案含 Bortezomib 且療效好,維持治療階段一般完成九療程 Bortezomib 治療,之後改 TD 方案或 RD 方案維持治療,或改為觀察。如果前期方案不含 Bortezomib ,移植後的維持治療,一般直接選用 TD 方案或 RD 方案。
非移植病人
對於非移植病人,治療的過程是誘導治療、鞏固治療、維持治療。
誘導治療方案也是至少含一種新藥的聯合方案。因不考慮自體造血幹細胞動員,對幹細胞有損傷的藥物也可選用。年輕或身體一般狀況較好的病人,誘導方案基本同擬移植病人。老年病人或身體狀況較差的病人,誘導治療方案可考慮為兩藥方案,比如 PD 方案( Bortezomib 、 Dexamethasone )或 RD 方案。
鞏固治療是指達到病人最佳療效後,原方案再治療兩療程。維持治療的考慮基本同移植病人。另外,復發/難治病人的治療,需要很個體化的考慮,在此不進一步展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