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甲周圍長倒刺通常並不是因為缺乏維他命,多是由於角質層受到外界因素影響而產生了剝離與斷裂導致。坊間傳聞,是由於缺乏維他命B群導致出現此種情況,這種說法並不準確。
指甲周圍長倒刺醫學上稱為甲逆剝,導致這種情況發生的根本原因是由於指甲周圍的皮膚沒有皮脂腺和毛囊,當不注意手部護理,使得指甲周圍皮膚過於乾燥,並且失去彈性時,就會使斷裂的表皮從指甲根部或邊緣處翹起,形成倒刺。對於日常直接接觸清潔劑、洗衣液之類具有一定皮膚刺激性用品較多的人群,以及經常需要洗手的人群,更容易發生這種問題。有時小孩有摳手甲或啃甲習慣也可出現。
如果指甲周圍長了倒刺,切忌拔除,容易造成疼痛與出血,如果沒有做好後期傷口護理,還容易繼發感染。可以應用溫水泡手或是在倒刺處塗抹護手霜,讓角質層變柔軟,再用指甲鉗將倒刺剪下,塗抹上含有維他命E的護膚品,促進角質層修復。
想要避免長倒刺,應注意保護手部皮膚,洗手後及時擦乾,減少水分蒸發時帶走皮膚自身水分。清潔後及時塗抹護手霜,滋潤手部皮膚,特別是指甲邊緣要重點塗抹,不可忽視。此外建議減少直接接觸刺激性清潔液頻率,使用時可以佩帶手套,以免刺激皮膚。日常也要避免通過摳手的方式去除死皮,防止造成角質層斷裂形成倒刺。
手指上長倒刺,學名叫逆剝,這是一種很常見的甲周的皮膚問題,逆剝的形成是由於皮膚的角質層過於乾燥而發生分離所致。
角質層是皮膚最外層的一層薄薄的死皮,也就是已經死亡的角質形成細胞,它是皮膚的第一道屏障。角質層的表面有一層油脂,這些油脂是皮膚的天然保濕劑,可以減少角質層水分的蒸發,保證其適當的含水量,使角質層和下面的皮膚緊密地貼合在一起。如果我們洗手過多,或者大量地使用鹼性的肥皂、刺激性的洗滌劑,又或者是物理摩擦等原因,去掉了皮膚表面的油脂,就會導致角質層失去保護,角質層的水分蒸發過多而出現乾燥和脫皮,於是就形成了逆剝。
此外還有一些不良的習慣,例如啃手指、撕倒刺,也會讓這個逆剝的病情更加地嚴重。
手指頭上長倒刺與手部的皮膚乾燥,或手部皮膚的乾性濕疹,導致手指頭皮膚角質化突起有關。手指頭起倒刺是指手指甲周圍的皮膚角質化突起,常常由於手部的皮膚角質層乾燥所引起。臨床上多見的是手部的乾性濕疹,多見於洗浴過頻者,或長期接觸熱水、香皂、洗手液、洗衣粉、洗滌劑、機油、化學試劑的人群,以皮膚乾燥、乾裂、細小脫屑、倒刺為主要的臨床表現。
倒刺常常發生在手指的指甲周圍或指甲的溝內,有的人習慣將倒刺撕掉,撕掉以後局部皮膚破損也可以導致繼發感染。因此,病人洗手不要太勤,不要過多的接觸熱水、香皂、洗手液、洗衣粉、洗滌靈,以及消毒劑、化學試劑等等。儘量用溫水、嬰兒皂洗手,經常外用滋潤皮膚的乳劑或油劑,例如尿素軟膏等等,保護手部的皮膚,鎖住手部皮膚的水,改善手部皮膚的乾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