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俗稱風疹塊,是由於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以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通常在2-24小時內消退,但是容易反覆發生新的皮疹,病情遷延數日至數月,臨床上較為常見,通常可分為急性蕁麻疹、慢性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等等。
引起蕁麻疹皮疹的原因,主要是這些過敏原導致了皮膚當中肥大細胞脫顆粒,釋放組織胺等血管活性物質,引起局部的血管擴張、充血,通透性增高,這樣血管內的一些血漿就會滲透到血管外,引起組織腫脹,形成風團樣的損害,就表現為皮膚一過性的水腫。如果是蕁麻疹發生在手和腳部,這些風團就可以導致手腳部出現明顯的腫脹。當然,這種腫脹經過積極的治療,是可以消退並完全恢復正常的。
蕁麻疹初期皮膚局部發生搔癢,搔抓後皮膚潮紅,迅速發生形狀不一,大小不等的鮮紅色或者是蒼白色風團,劇烈搔癢,此起陂伏,一日之內可發作數次。疾病發展到中期病人身體不特定的部位會冒出一塊塊形狀、大小不一的紅色斑塊,這些產生斑塊的部位,會產生搔癢感,且時常伴有發熱、腹痛、腹瀉或其他全身症狀。到了後期,皮疹會泛發至全身,黏膜部位亦可受累,發生於胃腸道可伴有腹痛、腹瀉,發生於喉頭黏膜,可引起喉頭水腫產生呼吸困難,胸悶憋氣,嚴重者可窒息死亡。反覆發作者,可遷延數月或數年。蕁麻疹有引起手腫、腳腫,多數是由一些食物、藥物,還有物理因素、感染因素等誘發。它的表現主要是全身皮膚會出現紅斑、風團、搔癢,往往會反覆發作。
如出現上述情況,請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檢查治療。若需對傷患處用藥,請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請勿自行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