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會影響睡眠,失眠是憂鬱症最常見的軀體化症狀。除此之外憂鬱障礙還有其典型的核心症狀,導致病人社會功能受到影響,嚴重的憂鬱障礙病人甚至可能出現自傷、自殺等嚴重行為,值得大家引起重視。
憂鬱障礙在臨床治療上分為急性期、鞏固期和維持期,治療周期越完善復發的機率就會越小,對病人的預後也有極大的幫助。
急性期治療首先以控制症狀為主,儘量達到臨床痊癒,而在這一過程中藥物的足療程、足量尤為重要。 一般2~4週起效,治療有效率與時間呈正比關係,但用藥6~8週無效,或者症狀改善不明顯,我們可改用其他作用機制不同的藥物進行替換。
一旦病人病情有緩解,便可以維持現有劑量,從症狀完全緩解起,至少4~6個月,需要病人按時按量服藥,此期間病情不穩定,復燃風險較大。
如果病人為首次發作,建議維持期服藥在6~8個月。如果病人2次以上復發(特別近5年有2次發作者),或者青少年發病,伴精神病性症狀、病情嚴重、自殺風險大、有家族史者等情況,至少維持2~3年,多次復發者建議長期維持治療。
維持治療結束後,可緩慢減藥直至終止,觀察有無復發,減少撤藥症候群,一旦有復燃徵象,恢復原治療。
憂鬱症最常見的軀體症狀就是失眠,在所有憂鬱症病人中出現的機率在65.4%,也就是所有憂鬱症病人中有65%的病人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問題。
其實不管憂鬱症病人的症狀表現多麼不一樣,但起碼所有的憂鬱症病人都必須存在持久的情感低落表現,因為這一點也是憂鬱症診斷中的核心症狀與必然條件。此外,因為情緒會影響人的思維和行為,但畢竟思維和行為還受一些其它因素的影響,所以每一名憂鬱症病人表現出現症狀都是不一樣的。
憂鬱症本身就是一種複雜的情緒精神障礙疾病,表現形式多樣,並不是非專業人士簡單猜測的,所以一旦懷疑自己或身邊的朋友患憂鬱症,最好的選擇還是建議他們到精神專科醫院進一步診斷和治療。因為憂鬱症如果治療及時,首次治療時足劑量足療程,是有50%的機率讓病人今後不再復發的,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徹底治癒。而長期得不到及時控制的憂鬱症狀會讓病人的憂鬱症逐漸轉化為慢性遷延的病程,憂鬱症狀也會變得反覆發作的。
睡眠障礙是憂鬱症最常出現的軀體症狀之一。失眠的表現多種多樣,包括入睡困難、睡眠輕、睡眠淺、多夢、早醒,其中以入睡困難最為常見。一般睡眠潛伏期超過30分鐘,也就是入睡的時間需要30分鐘才睡著。以早醒最具有特徵性,一般比平時早醒2-3個小時,醒後無法再次入睡。
不過與上述典型的表現不同,一些不典型的憂鬱症病人,也可以出現睡眠過多的情況。所以憂鬱症病人可以出現失眠,而且失眠是非常常見的軀體症狀之一。但是臨床上很多病人,往往是以失眠為臨床表現,為求證原因來就診的,但實際上還存在比較明顯的憂鬱情緒。病人往往認為情緒問題,是由於失眠問題引起來的,但是實際上可能失眠只是憂鬱症的一個臨床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