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東西耳朵響可能是因為外耳道深部耳垢片接觸耳膜所產生的響動。
外耳道軟骨部的皮膚上附有耳垢腺,可分泌淡黃色黏稠的分泌物,在空氣中乾燥後形成大多數人常見的薄片狀淡黃色物,俗稱耳屎,正常的耳垢具有保護外耳道皮膚和黏附異物的作用,同時藉助咀嚼、張口等運動多可自行排出。但是目前很多人群仍然有自行挖耳的習慣,當用挖耳勺,尤其棉棒挖耳時,僅可將外耳道外口的少部分耳垢挖出,而裡面的大部分耳垢仍然是挖不出來的,更有可能將其推向外耳道深部,導致自行排出困難,久而久之堆積的耳垢逐漸增多,形成外耳道耳垢栓塞,此時就需要醫生藉助專業工具將其掏出。當眨眼睛時,通過肌肉的作用可能會導致外耳道運動,而此時如果恰巧外耳道深部存在耳垢片,那麼當耳垢片接觸耳膜後,耳膜會將聲音放大傳入內耳及聽覺皮層,導致我們會聽到「咔擦」音,這種聲音通常外界聽不到,只有自己能聽到。
吃東西耳朵響可能是在進食做吞咽動作時,耳咽管開放造成的聲音。耳咽管又稱耳咽管,是耳部與咽部相通的管道,主要作用是調節中耳與外界的氣壓差。在吃東西時,經過咀嚼和吞咽,局部咽部的肌肉會產生收縮。這種有規律的收縮和舒張可以牽扯耳咽管周圍的部分肌肉進行運動,而這些肌肉的運動會引起耳咽管的開放,導致耳咽管中的黏膜出現周期性變化,調節中耳與外界氣壓。
利用這個原理,可以在氣壓產生劇烈波動的時候,採用吃口香糖或者喝水的方式調節氣壓。比如在坐飛機,尤其在飛機起降時,氣壓劇烈的波動可能會引起耳咽管功能障礙。此時如果嚼食口香糖,做類似於吃東西動作,耳咽管會開放調節耳咽管的氣壓,可以避免引起耳部的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