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蛋白質,即低蛋白血症,可能會導致病人出現一系列的臨床表現和症狀,如全身水腫、低蛋白,引起漿膜腔中積水,如胸腔、腹腔里的積水等。此外病人有可能會出現消瘦、營養不良,以及抵抗力下降,易出現感染性的疾病,抗病能力減弱。青少年兒童可能會影響其生長發育,以及神志淡漠、皮膚粗糙、頭髮易脆、變色等表現,均與缺乏蛋白質有關。
每天需攝入足夠的雞蛋、牛奶,以及富含蛋白質的肉類等進行補充。部分地區,長期缺乏蛋白質攝入的兒童,會出現重度的營養不良,稱為蛋白質能量攝入不足,以及重度的消耗性疾病。有可能出現蛋白質缺乏的疾病,如惡性腫瘤、嚴重的感染性疾病、結核等,均有可能出現蛋白質的消耗過度,從而引起病人缺少蛋白質、全身浮腫等問題。對於這類病人,除治療原發疾病外,建議大量補充蛋白質,通過食用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或可補充蛋白粉,從而提高蛋白質的含量。
蛋白質是人體所必需的營養物質,主要通過食物攝取來獲得,如果攝入不足,會引起機體生長發育遲緩、容易疲勞、周身無力、皮膚乾燥、頭髮稀疏、肌肉重量減少、體重下降、免疫力下降、貧血等。當體內蛋白質嚴重缺乏時,會引起低蛋白血症,使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導致周身水腫、血容量不足,誘發低血壓狀態。
因此,在飲食上要保證蛋白質的攝入量,生活中富含蛋白的食物包括豆類、雞蛋、各種動物的瘦肉、魚肉、海鮮等。對於經口補充蛋白質困難,或者嚴重低蛋白血症的病人,可以選擇靜脈輸注白蛋白。